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77篇
  免费   2588篇
  国内免费   1598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1141篇
妇产科学   370篇
基础医学   1723篇
口腔科学   415篇
临床医学   10558篇
内科学   5871篇
皮肤病学   217篇
神经病学   852篇
特种医学   11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篇
外科学   1823篇
综合类   15967篇
预防医学   2989篇
眼科学   170篇
药学   7836篇
  111篇
中国医学   5203篇
肿瘤学   1088篇
  2024年   352篇
  2023年   1443篇
  2022年   1713篇
  2021年   1713篇
  2020年   1319篇
  2019年   1399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1146篇
  2016年   1224篇
  2015年   1270篇
  2014年   2115篇
  2013年   2222篇
  2012年   3059篇
  2011年   3223篇
  2010年   2930篇
  2009年   2953篇
  2008年   3169篇
  2007年   2946篇
  2006年   2940篇
  2005年   2883篇
  2004年   2233篇
  2003年   2059篇
  2002年   1804篇
  2001年   1628篇
  2000年   1329篇
  1999年   1219篇
  1998年   1108篇
  1997年   944篇
  1996年   916篇
  1995年   782篇
  1994年   633篇
  1993年   450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379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344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院自1998年起,在原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改善出血倾向、促进血小板上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观察海洋贝类提取物(EMS)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的药理作用,探讨EMS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作诱导剂进行体内及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观察EMS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2.检测EMS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1.EMS体外用药(9.76,29.27,48.78 mg·mL~(-1))可显著降低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体内实验中,EMS(5,10,20g·kg~(-1))ig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2.EMS(5,10,20g·kg~(-1),ig,qd)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SOD的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EMS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基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测定其血小板聚集功能(以ADP、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患者组的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1),差异存在显著性,另外,血浆GMP-140含量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导致血栓形成或使血栓扩大化,故应及时选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进行持续性地抗栓治疗,并配合降纤、抗纤溶药物治疗,以防止血栓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994.
联合应用抗生素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把202例接受预处理或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患者分3组给予经验性治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组84例、单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组78例和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治疗组40例。结果碳青酶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有效率为93%,碳青酶烯类单药组66%,头孢类或喹诺酮类组有效率为30%。结论结合G^+菌分离率和致病率逐年升高特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一线治疗粒缺期感染可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164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急性白血病(63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D IC(14例),肿瘤化疗或放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等(27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结果血小板升高和有显著止血效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从数量保证、供给及时和安全有效等方面是其它方法获得血小板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研究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p(15.26±0.75)%和CD63(6.03±0.59)%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8±0.29)%和(1.67±0.39)%、对照组(3.31±0.62)%和(1.52±0.41)%(P<0.01),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血小板活化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7.
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数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上认为,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所谓炎症性肠病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属于少见病,但近20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日见增高,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为常见,我们也注意到血小板增多是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一种标志,并且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发生全身性血栓栓塞诱发因  相似文献   
998.
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单采血小板分为两组:一组25Gy剂量辐照,一组不辐照处理,作为对照组;在贮存的第0、5天分别检测单采血小板计数、pH和表达CD62P的特异性荧光结合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保存过程中,辐照组血小板计数及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5天的贮存可显著增加了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P<0.05),但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在贮存第5天时表达CD62P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5Gy的辐照对血小板制品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与普通血小板制品相同,辐照单采血小板可保存5天。  相似文献   
999.
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期间5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于急诊PCI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所有患者观察28d,根据术后有无严重冠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A组)和非并发症组(B组),回顾性分析A、B两组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评价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50例AMI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均较正常值升高,其中A组术后24h内D-D为(1.8±0.4)ng/L,B组D-D为(0.8±0.2)ng/L,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A组术后24h内PAT为(44±10)s,B组PAT为(16±5)s,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较正常值升高,D-D和PAT升高的水平是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积极降低D-D和PAT水平有可能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肝硬化病人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50例正常人与108例肝硬化病人的外周血BPC、MPV、PDW、PCT。结果肝硬化病人BPC、PCT低于正常对照组,MPV、PDW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63~6.54,P<0.01)。随着肝功能减退、Child-Pugh评分升高,BPC、PCT等明显下降,MPV、PDW明显上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02,P<0.01)。结论肝硬化病人BPC、MPV、PDW、PCT 4项参数的异常与肝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肝硬化病人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