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61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减少配制多西他赛注射液产生的泡沫及吸净后瓶内残余药量。方法传统法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带包装盒横向(瓶身与操作台平行)放置于操作台,再注入对应溶剂,放置5 min待药液溶解后抽取药液;改进法将多西他赛注射液从冰箱取出后直立放置5 min,沿瓶壁缓慢注入对应溶剂,待药液完全溶解再向瓶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1 ml,放置5 min后抽取药液。结果改进法药液溶解后瓶内泡沫高度及吸净药液后瓶内残余药量显著少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直立放置多西他赛,将溶剂顺瓶壁缓慢注入,溶解后加入0.9%氯化钠溶液1 ml,可以使多西他赛溶解更彻底,降低药液黏稠度,减少残余药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2种不同药液抽吸方法的密封瓶内残余药量,寻找在抽吸密封瓶药液过程中减少浪费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患者治疗用的血栓通冻干粉针剂60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30瓶,用1ml注射器接4号针头吸取密封瓶内残余药量并立即记录、对比。结果:改良组残余药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药液抽吸方法有效减少气泡,密封瓶内药液量更少,减少药液浪费,提高了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3.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效青霉素别名卞星青霉素,即二乙胺青霉素G或二卞基乙二胺青霉素,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肾病等患者,以预防链球菌感染[2].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最大给药量的方法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浸膏)1日内ig给予受试动物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多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剂量、可能作用的靶器官和毒性反应等指标的设计及临床剂量设计与观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受试物最大允许质量浓度(0.6 g/mL)、小鼠最大给药容积(40 mL/kg)1日内ig给药2次,连续观察14 d内有无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结果 测得黄芪桂枝五物汤(浸膏)最大给药量为48 g/kg(为临床用量的218倍)。在此剂量下未见明显毒性反应,14 d内动物无一死亡,大体解剖未见对脏器的毒性改变。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黄芪桂枝五物汤(浸膏)小鼠ig给药的最大剂量为48 g/kg,未见该剂量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65.
《健康》2011,(9):70-70
一些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血压得到了控制,以为高血压病已被治愈或被控制。为了减少服药量、降低副作用,自行把每日口服的降压药从一片减为半片。但是,过不多久,发现血压又上升了,只得又恢复原来的药量。这种做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66.
目的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Syr)-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Syr-NPs)的处方。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Syr-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PLGA质量浓度(A)、丁香苦苷质量浓度(B)、水相与有机相比例(C)3因素考察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的影响,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处方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9.63 mg/mL,Syr质量浓度为12.88 mg/mL,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为1∶9.46,制得的Syr-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27.86±0.87)%、(7.02±0.15)%、(110.0±1.20)nm。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优化包载Syr的PLGA纳米粒处方与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7.
《中国药房》2019,(10):1361-1365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强化溶液快速分散技术(SEDS)制备冬凌草甲素脂质体口服制剂(ORI-LIP)的工艺,并探讨其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技术的优势。方法: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压力、温度、进样流速对SEDS制备ORI-LIP的影响。同时,采用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制备ORI脂质体,比较3种方法所制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6个月加速试验),并比较ORI原料药与3种脂质体的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结果:优化后的ORI-LIP SEDS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18MPa,进样流速1 m L/min;与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比较,以SEDS技术制备的脂质体的粒径[(147.4±4.8)nm]更小,包封率(67.8%)、载药量(7.8%)及稳定性(粒径略有增加,包封率仅降低4.4%)都更高。体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与原料药比较,各脂质体的释药速率缓慢且持久,且累积释放度更高;其中,SEDS技术制备的ORI-LIP在24 h时达到溶出平衡,且累积溶出度最高,达到67.2%。结论:SEDS制备的ORI-LIP粒径小,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稳定性较好,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该技术与常规脂质体制备技术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8.
目的:确立复方楂金颗粒浸提中试工艺及质量指标,明确复方楂金颗粒的急性毒性,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指导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提取、浓缩及干燥中试工艺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考核,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复方楂金颗粒中试流浸膏,以最大给药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给药后及14 d内反应情况,记录外观、活动、饮食、排泄、体质量及死亡等情况,14 d后解剖小鼠观察其重要脏器的变化。结果:复方楂金颗粒浸膏得率为11.06%,绿原酸含量为0.0170%。14 d观察期内无小鼠死亡,体质量增长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要脏器大体解剖及病理切片均未见异常改变。未测得LD50,其最大给药量为280.0 g/kg,相当于人用临床日剂量的157倍,未出现异常的毒性反应。结论:复方楂金颗粒中试工艺可靠,设备及其性能稳定,在拟订临床用药剂量的150倍以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9.
郑玉珊  李伟杰  冯崇廉 《中医学报》2019,34(9):1930-1935
目的:观察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的急性毒性,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5个不同剂量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分别为128.23 mg·kg~(-1)组、276.27 mg·kg~(-1)组、595.20 mg·kg~(-1)组、1 282.32 mg·kg~(-1)组、2 762.67 mg·kg~(-1)组。用生理盐水将疏肝消脂Ⅲ方胶囊配制成混悬液进行灌胃给药,24 h内灌胃3次,最后1次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体质量、一般情况、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另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根据小鼠灌胃可承受的最大体积给予最大剂量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4 h内灌胃3次,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中毒表现等。结束观察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并解剖小鼠,肉眼观察其主要脏器是否发生病变,采血测定其血液学指标,计算主要器官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5个剂量组小鼠均无中毒及死亡现象,无法测出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的半数致死量。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给药前后一般情况良好,进食、饮水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及第14天的体质量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疏肝消脂Ⅲ方胶囊组小鼠各脏器组织病理切片均未发现异常病理学改变。结论: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小鼠的进食、饮水量、体质量及主要脏器无明显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反应低,临床常用药物剂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十枣汤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和后续毒理药效实验提供参考。方法:SPF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十枣汤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十枣汤组在24 h内以最大给药体积分别连续2次灌胃给予最大浓度十枣汤混悬液0. 3 g·m L-1,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大鼠在14 d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死亡、中毒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恢复情况等,同时记录各组动物给药前后的体质量变化和进食情况。14 d后,处死大鼠,通过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称量各组织质量并计算其脏器系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织脏器的病理学变化,评价其急性毒性。结果:未见大鼠死亡、明显中毒症状和肉眼可见的脏器异常。与空白组比较,十枣汤组体质量和饲料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大鼠各组织脏器系数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ALT,AST,BUN,SCr,IL-2,TNF-α,NF-κB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织病理切片亦未见异常现象。结论:大鼠经口给予十枣汤的最大给药量为12 g·kg~(-1),为成人日用剂量的480倍,安全性良好,提示十枣汤具有一定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