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289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130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734篇
综合类   2252篇
预防医学   676篇
眼科学   191篇
药学   978篇
  10篇
中国医学   308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胎儿腹壁缺损是胎儿腹壁畸形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出生的1/2 500。超声检查是其重要的产前诊断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经Philips HDI 4000型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的胎儿腹壁缺损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瘢痕情况、腹腔粘连情况、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瘢痕纤细比例高于横切口组,瘢痕中等与瘢痕明显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腹腔无粘连比例高于横切口组,轻度与重度粘连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横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横切口组的82.0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更能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术后瘢痕、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手术情况。  相似文献   
53.
2020年5月14日, 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 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远端吻合, 见皮瓣通血良好, 将腹部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闭合。手术历时9 h。术后第1个48 h皮瓣显示轻度灌大于流, 未见明显水肿或水疱, 皮瓣温度与周围皮肤一致, 引流管引流量仅40 mL。术后3 d皮瓣血运完全恢复正常, 皮瓣存活良好, 供区切口无明显张力, 愈合顺利。随访2个月, 腹部供区切口完全愈合, 仅遗留线性瘢痕, 重建乳房外形自然, 患者计划进一步行乳头重建和对侧乳房悬吊术。该病例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选用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自体乳房再造, 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眼表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2014-09/12间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15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结膜松弛症,分为正常组110例140眼和结膜松弛组40例60眼; 随访3~6mo,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异物感、泪溢及结膜充血等情况以及上述情况恢复到术前状态所用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正常组和结膜松弛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19.16,均P =0.00),术后两组患者眼部异物感、泪溢情况、结膜充血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 比较两组患者BUT、眼部异物感、泪溢和结膜充血等情况恢复到术前状态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14.18、27.41,均P=0.00)。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使白内障患者的眼表状况明显变差; 结膜松弛症在白内障术后可显著延迟患者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肛门局部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入肛门、直肠周围,从而达到肛门括约肌松弛、痛觉消失的目的。手术和麻醉作为刺激源,常能使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心理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手术的正常实施。我们对98例局麻手术患者术中实施触摸配合音乐护理,对患者关心体贴,适当分散注意力,以改善其不良生理、心理反应,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优化T2预脉冲时间和反转延迟时间以探讨参数优化后的无需对比剂和触发的松弛增强血管造影技术(Relaxation-Enhanced Angiography without Contrast and Triggering,REACT)技术在提高中心静脉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由低到高设置T2预脉冲时间(46、50、60、70、80、90、100、110 ms)和反转延迟时间(55、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 ms)进行胸部冠状位扫描,分别获得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左侧无名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右侧无名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的信噪比,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预脉冲时间设置为50 ms时,各段血管最大信噪比值出现的频率最高,比率为27.78%;反转延迟时间设置为130 ms时,各段血管最大信噪比值出现的频率最高,比率为20.69%。结论 通过测试不同的T2预脉冲时间和反转延迟时间,发现当T2预脉冲时间为50 ms,反转延迟时间为130 ms时,中心静脉各段血管的信噪比最好,合理设置准备脉冲时间能提高REACT技术在中心静脉成像的图像质...  相似文献   
57.
康复新液治疗腹壁脂肪液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张翔  柳俊  陈旭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0):1009-1010
<正>随着无菌操作、手术技术及预防感染等措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腹部切口感染明显减少。但近年来随着腹部外科手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以及肥胖患者的增多,术后腹部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痊愈出院,随诊1~3年,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B型超声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患者,女,65岁,2014年2月11日因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近半月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抗炎治疗3天(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患者既往有左中耳炎反复流脓病史3年余、高血压病史5年余。入院体检见左外耳道大量脓痂附着,祛除痂皮及分泌物,见鼓膜松弛部大穿孔,脓血性分泌物堆积,音叉试验示左耳混合性聋,初步诊断左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入院当天予拉氧头孢1.0静脉滴注,2次/日;次日完善相关检查并行左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2次/日,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连续用药6天,左耳仍持续流脓。颞骨CT 示鼓室窦和乳突内软组织影;尿常规示:白细胞64个/μl ,红细胞16个/μl ,上皮细胞43个/μl ,血常规无异常,2月17日左耳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等药物敏感。故改用替卡西林针3.2g静脉滴注,2次/日,双氧水清洗左侧外耳道,并予替卡西林针3.2g+注射用水10ml配制液滴耳,治疗12天后左耳无脓性分泌物,鼓室腔干燥,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Irpex laceratus A878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和13C-NMR、UV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广藿香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A878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和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撕裂耙齿菌内酯A(1)、撕裂耙齿菌内酯B(2)、细胞松弛素H(3)、细胞松弛素J(4)、18-甲氧基细胞松弛素J(5)、去乙酰基细胞松弛素H(6)、细胞松弛素J3(7)、拟茎点霉(口山)酮A(8)、狄瑟酚A(9)、桔青霉三酚A(10)、(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1)和1S,2R,4S-三羟基-对-薄荷烷(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吡喃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4、5和9对人神经癌SF-268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