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24篇
  免费   1777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267篇
基础医学   1134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6606篇
内科学   4088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377篇
特种医学   22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4668篇
综合类   12202篇
预防医学   2072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4341篇
  86篇
中国医学   1931篇
肿瘤学   538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1037篇
  2022年   911篇
  2021年   1080篇
  2020年   1052篇
  2019年   1039篇
  2018年   509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1043篇
  2014年   1857篇
  2013年   1839篇
  2012年   2402篇
  2011年   2661篇
  2010年   2399篇
  2009年   2281篇
  2008年   2403篇
  2007年   2266篇
  2006年   2093篇
  2005年   2170篇
  2004年   1782篇
  2003年   1472篇
  2002年   1117篇
  2001年   999篇
  2000年   729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543篇
  1997年   499篇
  1996年   469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腹茧症二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总结4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30ug/kg、咪唑安定0.2~0.3mg/kg、维库溴胺0.2~0.25mg/kg静滴,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并适当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P>0.05),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组间P>0.05)。术后死亡4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顽固性低心排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顽固性心衰1例。死因均与术前病史较长,全身其它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和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有关。术后平均呼吸支持时间(25.6±6.8)h。结论 中等剂量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适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延长呼吸支持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患者男,70岁,因行走缓慢2年,反应迟钝1个月余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入院前2年出现行走缓慢,不易停步,易摔倒,渐加重至起步困难,行走碎步.入院前半年出现吃饭时用筷子不能正常进食,入院前1个月摔跤1次,之后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伴尿失禁.入院查体:反应迟钝,表情刻板,言语简短尚清晰,计算不能,远近记忆力均减退,时间定向力减退,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7分,舌肌纤维震颤,双上肢屈肌、伸肌张力增高,呈齿轮样,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双侧掌颌反射( ).头CT示双侧基底节区钙化斑,累及尾状核头、体部及苍白球.脑电图示广泛中度异常,血清Ca、P结果正常.经对症、抗震颤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至今.目前患者口服美多巴1片,3次/d,病情控制良好,生活能自理.  相似文献   
8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组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50mgI/m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VR、MPR、MIP重建。结果:①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扫描时间为7~10s;②De BackeyⅠ型主动脉夹层3例,De BackeyⅢ型8例;③11例患者在VR、MPR重建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④11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开口、范围及内膜瓣的情况;⑤3例肠系膜上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有夹层表现;5例患者一侧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1例伴明显肾血供障碍;⑥11例患者均可以清晰显示真、假腔,4例患者假腔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⑦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膨胀良好,其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原内膜破口被封闭,无渗漏现象,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5.
GE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腹茧症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有外科急腹症的表现,术前分别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淤滞症、盆腔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不明的急性肠梗阻;另1例行胃癌手术时发现本病.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为腹茧症.术后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确诊需剖腹探查和病理切片.纤维包膜切除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腹外侧视前区(VLPO)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双侧分别微量注射GABA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GAD)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5μg,0.1μl),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后当日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无影响;注射后第1天大鼠睡眠量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第2、3天恢复正常。结论 GABA能神经元在VLPO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调节且有促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急、慢性干扰素 - α(IFN- α)处理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 ,测定离体主动脉环张力。结果 :IFN- α(10、10 0、10 0 0、10 0 0 0 U/ ml)对苯肾上腺素 (PE,10 -6mol/ 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分别降低为对照的 (90 .1± 0 .91) %、(6 5 .1± 5 .2 1) %、(39.5± 8.2 2 ) %、(35 .3± 8.2 7) %。去除内皮后 IFN- α的舒张作用被取消。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L- NAME(10 -4mol/ L)、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 (10 -5mol/ L)和诱导型 NOS抑制剂 AMG(10 -4mol/ L)预处理后 ,10 0 U/ mlIFN- α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被阻断 ,其血管舒张幅度分别为对照的 (97.2± 5 .34) %、(95 .1± 6 .2 5 ) %、(93.7±8.82 ) %。用 IFN- α10 0 0 0 U/ ml预处理 2 h对 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无显著影响 ,用IFN- α10 0万 U/ d腹腔注射 5 d后的 SD大鼠的主动脉环对 Ach引起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作用明显降低。结论 :IFN- α可能通过诱导 i NOS合成或增强 i NOS其活性产生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作用 ,慢性 IFN-α处理可能损害了血管内皮的功能或使 NO- s GC信号途径的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89.
90.
胡楷  胡清如 《中医药学刊》2003,21(2):247-249
有一些民族有食用蚂蚁的习惯,本草纲目也有将蚂蚁作为药用的记载。在1994年,以蚂蚁作为食疗之风流行,或将其加入酒中,或与一些共它中草药配伍成为复方保健药,甚至认为能治疗种种疾病。虽然对蚂蚁粉的宣传很多,但是对于蚂蚁的作用尚水见有分析式的研究和确证。黑腹果蝇是国内外常用作药物对寿命影响的模型。我们将蚁粉添加在果蝇的配养基中以实验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蚂蚁粉对果蝇的寿命确有显著的延长作用,对雄果蝇的作用略强于对雌果蝇的作用,蚂蚁粉可使雄果蝇的半数死亡期延长21.30%(P<0.005)。将蚂蚁粉与另一味动物药-雄蚕蛾的作用做了比较,并把它们的作用与转基因和长寿基因的作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