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61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19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3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499篇
内科学   78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66篇
特种医学   18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267篇
综合类   10016篇
预防医学   149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375篇
  110篇
中国医学   5037篇
肿瘤学   329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1167篇
  2022年   988篇
  2021年   1200篇
  2020年   1192篇
  2019年   1230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987篇
  2016年   1140篇
  2015年   1372篇
  2014年   2089篇
  2013年   2085篇
  2012年   2593篇
  2011年   2677篇
  2010年   2439篇
  2009年   2326篇
  2008年   2150篇
  2007年   1994篇
  2006年   1645篇
  2005年   1706篇
  2004年   1592篇
  2003年   1334篇
  2002年   978篇
  2001年   763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681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602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360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2006,19(4):207-2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14例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2.5~14.4岁,平均7.4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7例,腰椎7例。[结果]手术时间2~7 h,平均4.7h,术中出血量150~2 500 m l,平均560 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46.2°矫正到17.3°,平均矫正率62.6%,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48.3°矫正至术后16.2°,平均矫正率68.7%。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平均21.7°,丢失4.4°,矢状面Cobb's角平均18.7°,丢失2.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中术后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3.7岁(18-45岁),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多裂肌在上肢3个运动方向中的潜伏期差值[(-17&;#177;11),外展(0&;#177;11)ms,后伸(4&;#177;16)ms]与最长肌[前屈(-2&;#177;13)ms,外展(13&;#177;14)ms,后伸(22&;#177;14)ms,腰髂肋肌[前屈(1&;#177;12)ms,外展(12&;#177;10)ms,后伸(23&;#177;10)ms]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对62例应用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术前和术后X线、CT等检查结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复位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至94%,椎体高度丢失率为4.6%,脊髓神经损伤者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认为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5.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透骨香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骨香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5例云南省曲靖地区妇幼医院(655000)蔡昌信关键词透骨香汤,腰椎骨质增生自1981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透骨香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5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40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9:...  相似文献   
57.
单纯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经皮穿刺切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颈前路扩大减压术后需取自体髂骨行椎体间关节融合,为减少取骨量,缩短手术时间,对47例病人103个间隙分别进行椎体间关节旋转植骨及自体髂骨植骨,采用自体对照,对植骨块的稳定性、椎间隙宽度的变化、植骨块的愈合时间及取骨处残留的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椎间关节旋转植骨组与自体髂骨植骨相比,植骨块的稳定性、愈合时间及椎间隙宽度变化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明显差异,而椎体间关节旋转植骨组仅有1例取骨部残留疼痛,较自体  相似文献   
59.
60.
书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IDP)是临床常见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腰椎骨盆牵引治疗此病1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