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75篇 |
免费 | 325篇 |
国内免费 | 7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85篇 |
妇产科学 | 42篇 |
基础医学 | 606篇 |
口腔科学 | 450篇 |
临床医学 | 1429篇 |
内科学 | 453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284篇 |
特种医学 | 43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425篇 |
综合类 | 2962篇 |
预防医学 | 455篇 |
眼科学 | 142篇 |
药学 | 1052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019篇 |
肿瘤学 | 3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310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30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450篇 |
2012年 | 590篇 |
2011年 | 725篇 |
2010年 | 605篇 |
2009年 | 658篇 |
2008年 | 794篇 |
2007年 | 613篇 |
2006年 | 621篇 |
2005年 | 647篇 |
2004年 | 722篇 |
2003年 | 632篇 |
2002年 | 569篇 |
2001年 | 508篇 |
2000年 | 344篇 |
1999年 | 272篇 |
1998年 | 244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69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利用改良消蚀法制备一种新型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微粒,并对其相容性加以评价,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制备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应用机械法切除猪真皮乳头层,结合消蚀法和冻融法除去网状真皮中的所有细胞制备成ADM,将ADM搅碎成颗粒状,对其做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埋藏实验检验其相容性。结果:该方法制备的ADM微粒韧性好,细胞去除完全,胶原三维稍松散但结构完整,无基底膜和乳头层。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其基本无毒性,成纤维细胞在ADM微粒上增殖良好,皮下埋藏试验未见明显排异反应,ADM微粒能诱导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结论:用改良消蚀法制备的ADM微粒抗原性低、相容性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支架和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43.
144.
显微外科在修复手部皮肤逆行脱套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9月,我们根据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损伤程度、逆行蒂部位及皮瓣缘出血等损伤特点,对手部逆行撕脱皮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及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回植,并且皮下充分引流等急诊修复15例,同时行骨折固定与肌腱修复。结果13例撕脱皮肤完全成活,2例术后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1年,患手外形满意,血供充分,皮肤质地柔软,手部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可最大程度恢复皮肤的血液循环,确保皮肤成活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NO合成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对兔局灶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兔局灶脑缺血后应用L-Arg,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的变化,CD34免疫组织化学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rg组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8.72±2.62 vs 16.62±2.82,P<0.01),同时脑组织MVD却明显增加(1.21±0.43 vs 0.69±0.22,P<0.01)。结论外源性L-Arg可减少缺血后脑细胞凋亡并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对局灶脑缺血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分别来自8例瘢痕疙瘩标本和8例正常皮肤标本。第3到4代的细胞用于实验。以干扰素α-2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噻唑蓝(MTF)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 IFNα-2b对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可明显下调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10000U/ml IFNα-2b处理后,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作为一个负性调节因子,IFNα-2b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降低成纤维细胞端粒酶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D-95和p75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3d、1、2、4周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Tunel(凋亡测定)标记、电镜方法观察CD-95、p75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移植后1、3d、1、2、4周,脊髓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比较,CD95(P〈0.05);p75,P〈0.01。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现象,细胞移植后1周,损伤对照组电镜下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小体。细胞移植组未见凋亡小体。结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减少了CD-95和p75的表达,也减少了凋亡,说明移植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抑制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48.
小檗胺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10、20、30和40mg/L小檗胺作用于PC-3细胞24、48、72h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檗胺作用后bcl-2、bax和Survivin表达变化。结果各浓度组小檗胺作用48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3.60±1.49)%、(31.79±2.31)%、(54.16±3.09)%和(63.72±2.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胺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40mg/L小檗胺作用24、48、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44±3.27)%、(50.32±4.03)%和(63.46±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小檗胺浓度的增高,凋亡率随之升高,细胞周期呈现G0/G1期、S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趋势;电镜扫描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40mg/L小檗胺作用72h,PC-3细胞中bax的表达增加、Survivin表达减少(P〈0.05),而bcl-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胺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周期的方式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urvivin、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检测抗凋亡(IAP)家族中XIAP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探讨XIAP的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对50例膀胱癌患者中XIAP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染色标本中,在空白对照、癌旁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XIA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和60%。RT-QPCR显示XIA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CT值是癌旁组织的5.7163(4.3081-7.1245)倍,与分级、分期和有无转移没有相关性,但与是否复发有相关性。结论XIAP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量的多少可提肿瘤是否复发。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检测抗凋亡(IAP)家族中Livin基因在膀胱移形细胞癌(BT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Livin的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中Livin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染色标本中,在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0%。L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CT值是癌旁组织的8.0454(7.4264—8.6644)倍,与分级和分期没有相关性。结论Livin基因在癌旁组织中有少量表达,而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