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02篇
  免费   5671篇
  国内免费   2559篇
耳鼻咽喉   185篇
儿科学   361篇
妇产科学   373篇
基础医学   3246篇
口腔科学   445篇
临床医学   14342篇
内科学   7306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983篇
特种医学   36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6558篇
综合类   32294篇
预防医学   6281篇
眼科学   144篇
药学   13486篇
  318篇
中国医学   10782篇
肿瘤学   1693篇
  2024年   619篇
  2023年   2441篇
  2022年   2989篇
  2021年   3471篇
  2020年   3097篇
  2019年   3124篇
  2018年   1363篇
  2017年   2721篇
  2016年   3009篇
  2015年   3478篇
  2014年   5849篇
  2013年   5595篇
  2012年   6768篇
  2011年   7020篇
  2010年   6072篇
  2009年   5959篇
  2008年   6012篇
  2007年   5358篇
  2006年   5209篇
  2005年   5291篇
  2004年   4327篇
  2003年   4187篇
  2002年   3400篇
  2001年   2898篇
  2000年   2382篇
  1999年   1840篇
  1998年   1612篇
  1997年   1274篇
  1996年   1300篇
  1995年   1052篇
  1994年   734篇
  1993年   479篇
  1992年   468篇
  1991年   376篇
  1990年   303篇
  1989年   275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后路内窥镜下(X-tube)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和初步体会. [方法]选择21例单纯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无需行椎板减压的损伤,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行胸腰椎骨折上下位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采用棘突中轴线旁开2 cm各做一个切口长3 cm,固定和复位均在这4个小切口内完成. [结果]21例患者经术后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X线片示骨折椎体均获得良好复位及固定,患者腰部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后路内窥镜下(X-tube)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技术操作难度并不太大,适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无需行椎板减压的患者,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2.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1月28例漏斗胸患儿按手术时间分为胸膜外入路组(n=12)和胸膜腔入路组(n=16),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 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气胸,无心包、心脏、肺损伤,手术结束漏斗畸形即校正.2组手术时间(34.4±3.4)min vs(33.4±5.9)min无统计学差异(t=0.524,P=0.605).胸膜外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5±0.5)ml显著少于胸膜腔入路组(7.5±2.6)ml(t=-6.542,P=0.000),但最大出血量仅有10 ml.胸膜外入路组住院时间(3.8±1.2)d显著短于胸膜腔人路组(5.6±1.8)d(t=-2.994,P=0.006).胸膜外入路组满意率为100%与胸膜腔人路组93.8%无统计学差异(P=1.000).胸膜外入路组皮下气肿、胸膜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胸膜腔入路组(0 vs 31.2%,P=0.053;0 vs 31.2%.P=0.053).28例患儿随访2~10个月,平均7.6月,所有患儿胸廓外形维持优良,无钢板及固定器移位、滑动或旋转,无肺感染. 结论 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可行、有效.胸膜外入路与胸膜腔入路Nuss手术比较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胸膜腔完整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3.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常见,常由于骨折块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于神经功能正常或者完全损伤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最好,目前仍有争议。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前路减压固定融合越来越被提倡和推广。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共应用侧前方入路减压,自体肋骨及减压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8例,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44.
2002年3月始,我院应用微创的方法使用美国Smith & Nephew公司生产的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尼桡骨粉碎性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5.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髋骨骨折病例,在21世纪中期将增加到目前的3倍多。现在每年有170万髋骨骨折病例,大部分发生在欧洲和北美,但今后50年内,亚洲、非洲的老年人数量增多,到2050年时,预计每年630万病例中的75%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946.
很多文献报道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但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并不容易,笔者认为根据骨折的程度,是否手术是有界限的。另外,由于展开跟距关节时,韧带的切断以及内固定后的石膏固定,进而会导致关节的挛缩、骨萎缩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47.
胸导管走行于胸内重要结构之间,且其直径仅有2~4 mm,所以胸部穿透伤引起的单纯胸导管损伤极其罕见,胸部钝性创伤引起的乳糜胸亦很少见。我们遇到车祸后右下胸背部软组织挫伤合并单纯胸导管损伤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8.
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为一组骨骼损伤性疾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本病常见,常具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并与活动有关,但多无明显外伤史.本文阐述应力性骨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49.
目的探讨单侧和双侧球囊扩张注射生物活性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C)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椎体模型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修复能力。方法从2具新鲜冰冻人脊柱标本中分离14个椎体(T8~L5),随机分为单侧组(单侧球囊扩张注射SrHAC)和双侧组(双侧球囊扩张注射SrHAC),每组7个椎体。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高度后,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出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原始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测量椎体骨折后的刚度。在c型臂x线机下手术,术中控制球囊扩张的体积均为3.00mL,术后测量各椎体的高度、强度和刚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刚度和原始强度。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椎体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手术前、后的改变,其中椎体中线两侧高度差在手术前、后的改变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强度和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椎体的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均减少,刚度较原始刚度降低。单侧组平均注入3.07mLSrHAC,双侧组平均注入5.82mLSrHAC。术后椎体各部位的高度均有所增加,但未能恢复到原始高度水平。术后两组椎体中线两侧的高度及两组椎体强化后的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强化后的刚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双侧组较单侧组刚度修复效果好。结论单侧或双侧注射SrHAC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修复骨折椎体模型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50.
目的研究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该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方法常规复苏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偶氮偶联法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将其与纳米磷酸钙复合骨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结果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经培养后能贴壁生长,形态和成纤维细胞相似,能分泌胶原基质和ALP,经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及ALP偶氮偶联法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够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呈阳性;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并能正常分化、增殖和成熟,分泌大量胶原基质和钙结节。结论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其与骨支架材料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