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5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55篇
  2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对使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我们一般用胶布固定针头及输液导管,但如果患者出现烦躁或出汗、意外被浸湿等情况时往往容易脱落,尤其是昏迷或婴幼儿患者多见,造成工作上的诸多不便。为此,我们采用一次性麻醉包内固定贴替代胶布使用,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一次性麻醉包内固定贴1个。2方法将一长32 cm×8 cm的麻醉包固定贴剪成相同的片段,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大小的片段。待静脉穿刺成功后,替代胶布固定。3优点材料简易,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惠,美观结实。一次性麻醉包固定贴在临床输液中的巧用@王海红$解放…  相似文献   
72.
罗斌  黄思聪  马俊昌  许树柴  刘军  潘建科 《新中医》2021,53(21):115-120
目的:探讨新型外固定护具的治疗优势及有限元研究。方法:利用肩关节三维CT 扫描的原始图像,使用Mimics19.0、Geomagic Studio2017 及Solid Works2017 等软件,通过蒙版、网格划分、修饰等步骤,分别建立肩关节及锁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新型外固定护具及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治疗锁骨骨折的力学作用特点,给予属性赋值、约束边界及力学加载,经过ANSYS19.0 有限元运算后对比2 种治疗方式的最大应力及位移。结果:新型外固定护具对肩关节整体、锁骨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0.156 0 Mpa、7.775 9 Mpa,大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固定的4.028 8 Mpa、3.172 8 Mpa;新型外固定护具下锁骨的最大位移为0.105 640 mm,大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的0.040 052 mm。结论:新型外固定护具综合作用力更大,复位固定骨折端的能力优于改良的“8”字绷带+T 型夹板。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绷带包扎方法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将62例接受综合淋巴消肿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8”字包扎组(20例)、“5”分包扎组(21例)和联合包扎组(21例),在手法淋巴引流后分别采用“8”字包扎法、“5”分包扎法和联合包扎法,治疗20次后比较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患者满意度和绷带包扎松散发生率。 结果 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患者满意度中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包扎组包扎松散率为0。 结论 三种方法用于淋巴水肿均有较好效果,其中联合包扎法具有舒适度高、不易松散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4.
静脉输液时采用弹性绷带固定输液针头法1188例次,并与传统的胶布固定法1300例次相比较,其针头的脱出率分别为2.36%、4.69%,经统计学检验(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弹性绷带固定输液针头法优于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75.
门诊用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治疗是目前对不能手术的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膀胱癌等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股动脉穿刺术是血管介入治疗的第一步,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压力绷带被证实为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最好的局部压迫方法。压力绷带在我院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其损伤带来的不适时有发生。为了有效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笔者通过对2004年3月-2005年3月112例压力绷带致皮肤损伤的介入治疗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加戴绷带镜术后患者球结膜植片厚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率、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52例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资料。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加戴绷带镜26例为试验组,行相同手术方式但不加戴绷带镜26例为对照组,应用AS-OCT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2周及2个月鼻侧结膜植片距离巩膜突1 mm、2 mm及3 mm的厚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率、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1 d,两组患者各部位结膜植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周、2个月,试验组各部位结膜植片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1周,两组患者三处部位平均结膜植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个月,试验组患者三处部位平均结膜植片厚度均较对照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均未愈合;术后1周、2周,试验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2周,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绷带镜可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的结膜植片水肿,也可促进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愈合,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7.
胡荣红  叶佩军 《安徽医药》2014,18(3):536-538
目的 探讨改良绷带加压法在桡动脉介入中压迫止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某三级医院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91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绷带组108例,专用止血器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桡动脉介入术后加压包扎的并发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改良绷带加压组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桡动脉穿刺史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比较,改良绷带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周围青紫及皮肤破损移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肿胀、麻木、压迫处疼痛改良绷带组患者发生率低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P <0.05),同时改良绷带组患者舒适度良好的百分比高于专用止血器组患者(P <0.05).结论 改良绷带加压法相对于专用止血器法具有并发症更少、舒适度好且价格便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连续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0例20只眼,于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1周, B组对照组20例20只眼常规包眼。观察术后2 h,8 h,1 d,3 d患者疼痛程度,6个月时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段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是一种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有效的补充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改进传统的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植皮术后包扎技术。方法:分析腋窝形态结构的特殊性而对基于普通弹性绷带的传统"8"字包扎技术进行2方面改进: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缝扎固定一起,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并将此法用于13例(16侧)腋窝因广泛瘢痕增生并挛缩或粘连畸形而进行全厚皮片移植的患者。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皮片坏死发生,畸形改善明星,每次包扎后可维持7天不松散。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使对术区包扎达到全方位、长久牢靠。结论:基于对腋窝结构特殊性而新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牢固可靠,其用于腋窝植皮包扎预防皮片坏死效果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80.
我科食管手术病人因病情需要长时间留置胃管,传统采用胶布固定的方法易使胃管滑脱,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且病人常感觉鼻翼不适,有些甚至发生胶布过敏导致皮肤破溃。我科采用一次口罩及止血带固定胃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