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4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122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175篇
口腔科学   531篇
临床医学   1517篇
内科学   1560篇
皮肤病学   168篇
神经病学   166篇
特种医学   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62篇
综合类   3099篇
预防医学   391篇
眼科学   279篇
药学   949篇
  7篇
中国医学   1059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760篇
  2004年   676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542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进一步开展胶原对骨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折愈合的过程是组织修复中甚为独特的一种,它的修复不是瘢痕形成,而是骨折愈合后恢复骨的原有模式。骨折修复为完全性骨再生。目前许多学者对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分期,大致可分为冲击、诱导、炎症、软骨痴、硬骨痴、改塑6个阶段。其组织学过程表现为血肿、炎症、骨膜反应、软骨形成、软骨内成骨及骨改塑。在骨修复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物学调节机制,大量细胞因子在不同骨折修复阶段即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实骨折修复的复杂过程是在"诱导成骨"和"传导成骨"的机制下完成的。80年代末,引导性组织再生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形成在骨…  相似文献   
942.
《口腔医学》2013,(8):516-519
目的观察、评价胶原基骨材料修复牙周骨组织缺损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牙周手术患者分为2组,A组使用胶原基骨材料,B组使用瑞福纳米人工骨进行牙周植骨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和松动度的改变及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使用胶原基骨和纳米人工骨进行牙周手术后,均可明显改善患牙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和松动度,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骨组织替代材料对术后临床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胶原基骨材料可以改善牙周临床指标,其在牙周骨组织修复中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43.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法观察软骨性肿瘤的胶原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骨性肿瘤胶原的分布和类型会发生改变〔1〕,我们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法 ,观察软骨性肿瘤中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试图寻找一种简便、灵敏的研究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取自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1984~ 1998年病理档案石蜡标本软骨瘤 18例 ,骨软骨瘤 19例 (图 1) ,软骨肉瘤 2 8例 ,用正常软骨 6例做对照。1.2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 切片厚 4μm ,脱蜡至水 ,0 1%苦味酸天狼星红液浸染 1h ,自来水稍冲洗 ,苏木精复染胞核5~ 10min ,脱水、透明、封固〔2〕。1.3 偏光镜观察 用普通显微镜加一对偏振片 (包括起偏镜片和…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配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罗格列酮组(20只).所有动物使用饮水中加人质量比0.3‰硫代乙酰胺的方法 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罗格列酮组喂饲含200 ppm罗格列酮的颗粒饲料.喂饲6个月后,用RT-PCR方法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PARγ、TGF-β 1 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PPARγ、TGF-β 1 、Ⅰ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用Van Gieson(VG)染色的方法 检测肝组织切片的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PPARγmRNA表达显著增强(t=6.93,P<0.01),TGF-β 1 mRNA(t=3.89,P<0.01)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t=5.67,P<0.01).PPARγ、TGF-β 1 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所得结果 与RT-PCR结果 相一致.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显著降低(t=3.12,P<0.01).罗格列酮组肝组织切片的胶原染色低于对照组(t=3.47,P<0.01).结论 PPARγ配体能够抑制大鼠纤维化肝脏的胶原产生,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45.
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三例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UCMD、2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1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并对标本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2例UCMD和1例DMD患者的标本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UCMD患者均以新生儿肌张力低下为首发表现,其临床标志为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组织化学染色提示UCMD患者存在肌纤维发育不良伴结缔组织增生,坏死和变性不及DMD患者显著.抗Ⅵ型胶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例UCMD患者中1例为完全缺失,2例仅为部分缺失.免疫荧光染色能更清晰地显示Ⅵ型胶原的部分性缺失.结论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是UCMD的标志性临床特征.抗Ⅵ型胶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确诊UCMD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946.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 SPF级,体质量200 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 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 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 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 μm,平均150 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 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 d 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面锚靠;8 d 时细胞增殖,相互间融合,并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大部分材料颗粒被覆盖。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细胞-支架复合物共培养2及6 h,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黏附率均高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④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的细胞、细胞周期特点比较: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细胞活力为96.67%,细胞周期G0-G1为90.81%,G2-M为0.52%,S为8.66%,G2/G1为1.81。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细胞活力为95.27%,细胞周期G0-G1为87.14%,G2-M为9.69%,S为4.16%,G2/G1为1.80。 结论: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47.
背景:胶原种类很多,而不同细胞只在特定类型的胶原环境中才表现出最佳的增殖和表型。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9在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胶原研究室完成。 材料:自制达到中试水平的猪皮Ⅰ型胶原和猪软骨Ⅱ型胶原。 方法:分别将3种细胞在猪皮Ⅰ型胶原和猪软骨Ⅱ型胶原环境中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不同细胞在材料上的行为差异。 主要观察指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示差扫描热分析和凝胶动力学分析比较2种胶原的热变性温度及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MTT法观察细胞在2种胶原环境中的黏附、增殖情况。 结果:猪软骨Ⅱ型胶原和猪皮Ⅰ型胶原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105.8,87.5 ℃,2种胶原的官能团区相似。凝胶化曲线的对比中猪皮Ⅰ型胶原的成纤维过程较猪软骨Ⅱ型胶原迅速。MTT值显示细胞生长初期,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软骨Ⅱ型胶原环境表现了较好的黏附性,但是更适于在猪皮Ⅰ型胶原上生长;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对胶原纤维的反应恰好相反。兔软骨细胞第2天在两种胶原上的黏附相似,第4天时在猪软骨Ⅱ型胶原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细胞生长密度。 结论:不同细胞对Ⅰ,Ⅱ型胶原纤维表现了不同的时间依赖性,但猪软骨Ⅱ型胶原环境更接近于软骨生长的真实环境,更有利于软骨细胞朝特定方向分化,使软骨细胞维持稳定的表型。  相似文献   
948.
背景:为了解决肝移植供体的不足,最具潜力的肝组织工程技术悄然兴起,为肝组织的修复与功能重建开辟了新的前景。 目的:探索一种以新生大鼠肝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可原位注射的工程化肝组织构建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实验方法探索,于2007-03/2008-02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成年雌性SD大鼠及出生24 h以内的雄性新生SD大鼠。 方法:以胰酶消化法获取新生大鼠肝细胞,以PKH26标记后与液态胶原复合,采用注射方法植入大鼠肝脏。 主要观察指标:于肝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植入当天及植入后第3,7天序贯取样、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类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观察植入细胞的示踪荧光。 结果:①以胶原为基质构建的工程化肝组织能方便地植入到肝脏。②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移植区域主要由PKH26阳性细胞组成。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移植区域肝细胞在胶原凝胶中可存活、生长。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植入肝细胞能够表达白蛋白。 结论:以新生大鼠肝细胞/胶原凝胶为基础构建可原位注射的工程化肝组织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对于发展以组织工程为基础的原位肝脏重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9.
黄芪通过c-met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B 目的:探讨黄芪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NRK52E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胶原Ⅰ(Col-Ⅰ),胶原Ⅲ(Col-Ⅲ)和纤维黏连蛋白(FN)的水平。结果:TGF-β1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TGF-β1诱导组细胞肥大、拉长,呈长梭形,α-SMA表达明显增强,Col-Ⅰ、Col-Ⅲ和FN分泌增加(P〈0.05)。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后,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α-SMA表达、Col-Ⅰ、Col-Ⅲ和FN分泌均较TGF-β1诱导组明显抑制(P〈0.05),c-met表达较TGF-β1诱导组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加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Ⅰ、Col-Ⅲ和FN的分泌;黄芪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黄芪抑制细胞转分化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c-me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novel method of adrenocotical cells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Adrenal glands of neonate rats were dissociated into adrenal cortical cells. Cells were cultured in self-made collagen type Ⅰ gel for one week, and then trans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mate rat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per week after surgery.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8th week,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lografts, proliferation of transplanted cells, CYP11B1 and CYP11B2 expression as well as plasma aldosterone and corticosteron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15 rats receiving collagen gel transplantation, and 12 survived 8 weeks post-operation. The plasma cortocosterone level in collagen ge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adrenocortical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and reached the normal level from 6th to 8th week, but the change in plasma aldosterone level in collagen ge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adrenocortical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e adrenocortical cells cultured in gel grew well, and had a high proliferation rate. 95% of them were fasciculata cells which expressed CYP11B1, and the rest were glomerulosa cells which expressed CYP11B2. No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 of adrenocortical cells could be promoted when they were cultured in collagen g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