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9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25篇
综合类   1019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86篇
  6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最近的研究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生理作用可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风险,其中认为RAAS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房颤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肾素与房颤的相关性尚无明确报道,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醛固酮合酶等基因与房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但结果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992.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1例,随着肾功能减退血浆肾素活性(PRA)降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增高(P<0.01),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硐(Ald)、心钠素(ANF)水平均增高。其中将30例慢性肾功不全高血压者,分为巯甲丙脯酸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结果采用巯甲丙脯酸治疗难以阻止肾功能恶化。作者认为患者Ccr<30ml/min应慎用巯甲丙脯酸。  相似文献   
993.
急性心肌梗塞后内皮素的变化及其内分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浆平均内皮素(ET)、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心钠素(ANP)浓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以同期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后血浆平均ET值明显升高(P<0.001),24小时内升高最显著(74.23pg/ml,P<0.001),2周后逐渐恢复正常。Killip分级Ⅰ~Ⅳ中ET值均有明显升高(37.38pg/ml,P<0.002;49.1pg/ml,P<0.001;55.85pg/ml,P<0.001;204pg/ml,P<0.001)。ET与PRA、AⅡ、ANP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84、0.67。说明AMI后血浆ET浓度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心功能状态有关,ET与其它内分泌激素的相关关系证实了ET的内分泌功能及心脑-内皮反馈机制在AMI发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阻断剂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张素系统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局部的组织RAS在心室重构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和作用部位,可减轻或延缓心室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995.
测定了37例急性中毒患者(其中乙醇中毒14例,安定中毒11例,胃肠炎型食物中毒12例)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急性中毒患者血浆PRA、AT-Ⅱ、ALD水平常呈升高现象(P<0.05或<0.01);且升高与中毒时间呈负相关;乙醇和安定中毒组较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组升高较为明显;PRA、AT-Ⅱ、ALD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AT-Ⅱ与PRA、ALD呈正相关(P值均为P<0.01)。提示:血浆PRA、AT-Ⅱ、ALD含量可作为急性中毒病情判断及疗效考核的有意义的监测指标。作者对中毒过程中PRA、AT-Ⅱ、ALD变化规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0.125%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母婴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90例ASAⅠ级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行PCEA,采用0.125%布比卡因+2 μg/mL芬太尼;B组行PCEA,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顺产产妇.分别于宫口开至2~3 cm镇痛前(T0)、宫口开至3~4 cm(T1)、宫口开全时(T2)、胎儿娩出后即刻(T3)、产后24 h(T4)抽取母体肘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即刻胎儿脐动、静脉血测定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评定镇痛效果,记录两组宫口开大2~3 cm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新生儿娩出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3组HR、SPO2、BP、RR变化及新生儿1 min、5 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宫口开大2~3 cm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比较:C组>A组>B组(P<0.05);A、B组于T1、T2、T4的母体PRA、AT-Ⅱ、ALD值均比T0、T3明显降低(P<0.01),胎儿脐动、静脉血的PRA、AT-Ⅱ、ALD值A、B组差异不明显,但三者也明显低于母体T0、T3值(P<0.01);相反C组于T0、T1、T2、T3的母体及胎儿脐动、静脉血的PRA、AT-Ⅱ、ALD值均比T4明显增高(P<0.01),并明显高于A、B组(P<0.01).结论:0.125%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只要镇痛效果满意,不会对母婴RAAS产生不良影响;从满足分娩镇痛要求看,罗哌卡因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压力负荷产生的心肌肥厚过程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作用。方法应用losartan(Los)及卡托普利(Cap)研究心肌RAS在压力超荷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狭窄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压力超荷(CoA),术后第二天给予CoA大鼠亚降压量Los(3mg/kg·d-1)与Cap(30mg/kg·d-1)。结果不影响动脉血压,但左室重分别减少58.3%及62.5%,左室/体重比值显著低于CoA组(4.12±0.17及3.92±0.23vs4.86±0.18,P<0.05),但左室重与假手术组比仍有差异。高血压肥厚2周大鼠,经亚降压量Los及Cap治疗2周后,左室重较治疗前分别减少60%及64%,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oA组(102.1±14及98.5±15mgvs143.3±19mg,P<0.05),但高于正常组。结论Los与Cap逆转肥厚的机制除降压外,阻断心肌RAS活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观察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激活情况及特异性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断剂Losartan的保护效应。方法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心功能测定,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心肌缺血40min后,心肌内AngⅡ即明显增高(P<0.01),AngⅠ增高尚不明显;再灌10min后,AngⅠ、AngⅡ均明显升高(P<0.01),Losartan5μmol/L不明显影响这种增高,但却能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心肌肌酸激酶(CK)的释放。结论一定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均能使心肌组织中RAS有所激活,AngⅡ增高可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Losartan通过特异阻断AT1受体有减轻这种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家族中新发现的终末活性产物,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多种作用相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可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现就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的多部位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及Ang Ⅱ受体。Ang Ⅱ可以刺激肾小管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分泌。成纤维细胞也有完整的RAS及AT1 受体,它是Ang Ⅱ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TGFβ是AngⅡ致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最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