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73篇
  5篇
中国医学   3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爽  刘钧天  李然 《河北中医》2022,(10):1712-1715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9/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52.
姜大勇  金莉花  缪东初  孙博  赵景奇 《广西医学》2021,43(2):164-166,185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预防急性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SS)的效果.方法 将7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1组39例、干预2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干预1组和干预2组均采用肌内效贴扎贴保护肩关节,干预1组扎贴方法为持续扎贴48 h后更换1次,每周连续扎帖5 d;干预2组为持续扎帖24h后更...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肩部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轻度过度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肩痛(PLSP)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3年1—9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年龄18~64岁,BMI 18.5~32.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术中观察组予轻度过度通气,维持PETCO2 30~33 mmHg;对照组予常规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0 mmHg。记录术后12、24、48、72 h及术后1周PLSP例数、PLSP的VAS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15 min、术毕即刻及术后24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心动过缓(HR<50次/分)和低血压(SBP<90 mmHg)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周内补救镇痛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及术后1周PLSP发生率和PLSP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气腹后15 min、术毕即刻PaCO2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1周内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轻度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术后1周PLSP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且不增加术后72 h内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肌骨超声影像技术在肩痛患者中评估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包钢医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肩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肌骨超声影像技术引导下介入治疗的25例肩痛患者作为观察组,盲打的25例肩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结果:50例患者中急性肩痛19例,慢性肩痛31例;经肌骨超声影响评估,50例患者中肩峰下滑囊炎18例,冈上肌肌腱病变12例,喙突下滑囊炎12例,肩胛下肌肌腱病变5例,粘连性肩关节炎3例。5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骨超声影像技术在肩痛患者中评估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基于影像学评估明确患者病变情况并根据超声影像评估结果确定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后效果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超短波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主动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取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康复治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各25例。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周后疼痛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1、3周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治疗1、3周后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主动肩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超短波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能加快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应用微波电脑中频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8.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冈上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推拿疗法,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