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74篇 |
免费 | 2273篇 |
国内免费 | 19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3篇 |
儿科学 | 889篇 |
妇产科学 | 115篇 |
基础医学 | 1237篇 |
口腔科学 | 351篇 |
临床医学 | 6932篇 |
内科学 | 5722篇 |
皮肤病学 | 170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12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1篇 |
外科学 | 4391篇 |
综合类 | 14310篇 |
预防医学 | 3922篇 |
眼科学 | 77篇 |
药学 | 6864篇 |
112篇 | |
中国医学 | 8365篇 |
肿瘤学 | 8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49篇 |
2023年 | 1421篇 |
2022年 | 1602篇 |
2021年 | 2054篇 |
2020年 | 1212篇 |
2019年 | 1154篇 |
2018年 | 605篇 |
2017年 | 987篇 |
2016年 | 1130篇 |
2015年 | 1428篇 |
2014年 | 2284篇 |
2013年 | 2177篇 |
2012年 | 2887篇 |
2011年 | 3177篇 |
2010年 | 2770篇 |
2009年 | 2775篇 |
2008年 | 2996篇 |
2007年 | 2758篇 |
2006年 | 2795篇 |
2005年 | 2841篇 |
2004年 | 2281篇 |
2003年 | 2306篇 |
2002年 | 1889篇 |
2001年 | 1741篇 |
2000年 | 1425篇 |
1999年 | 1067篇 |
1998年 | 1070篇 |
1997年 | 902篇 |
1996年 | 827篇 |
1995年 | 671篇 |
1994年 | 596篇 |
1993年 | 429篇 |
1992年 | 333篇 |
1991年 | 266篇 |
1990年 | 253篇 |
1989年 | 266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73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调查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用PCR法检测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6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链阳菌素耐药基因、2种四环素耐药基因、3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2种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20株耐药粪肠球菌分别检出1~7种耐药元件基因,包括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四环素耐药基因、2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株耐药粪肠球菌可分为A、B 2群。B群又可分为B?1、B?2亚群。B?1亚群有2个克隆播散(4号株?14号株?17号株、8号株与11号株),B?2亚群有1个克隆播散(9号株与12号株)。结论:青霉素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本组粪肠球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桑教授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与脾胃、大肠、肝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以脾气不足,阴虚肠燥证多见,以“运脾和胃调肝”为治疗原则,提出“健脾助通、增液导滞”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附医案一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屎肠球菌株生物膜形成与ST分型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医院2011—2017年临床分离的不重复屎肠球菌共12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 PCR方法检测屎肠球菌临床株毒力基因表面蛋白(esp )、透明质酸酶(hyl )、表面聚集蛋白(asa1 )、明胶酶(gelE )、溶细胞素(cylA )等的分布。结果 122株屎肠球菌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49.2%,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主要表现为弱阳性。屎肠球菌毒力基因检测提示esp 和hyl 检出率分别为39.3%(48/122)和15.6%(19/122),所有菌株未检测到asa1 、gelE 、cylA ;其中esp 阳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P <0.05),而hyl 阳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无相关性(P >0.05)。MLST分型提示屎肠球菌临床株主要为ST78及ST18型,分别为26株及18株,其中ST78与ST18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p 更常见于ST78分离株。结论 临床分离屎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弱,其毒力基因esp 阳性更容易形成生物膜,而hyl 与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显相关性,ST78与ST18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显差异,esp 更常见于ST78分离株。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总结腹腔镜Ladd手术在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中转开腹及再手术率,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07例接受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88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4.6:1,中位年龄为28 d(1 d~14.17岁);新生儿(≤28 d)55例,非新生儿(>28 d)52例。99例患儿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完成。8例中转开腹手术者均为新生儿,其中因旋转方向难以判断中转者4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视野模糊1例,系膜血管损伤1例。15例患儿术后再手术,其中1例因肠梗阻于术后2周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余14例均为新生儿,术中证实9例为十二指肠空肠起始端松解不彻底,2例为肠粘连导致肠梗阻,1例为十二指肠隔膜导致肠梗阻,1例为结肠狭窄导致肠梗阻,1例为关闭切口时缝合肠管导致术后肠穿孔。结论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安全可行,但在新生儿中开展手术仍有一定困难。完善术前检查、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有助于提高腹腔镜Ladd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痛泻安脾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 mine,5-HT)、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otonintransporter,SERT)影响。方法:48只雌雄各半的SPF级SD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1周后,遵循随机原则将大鼠分为正常组12只,造模组36只(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各12只,采用束缚+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洛司琼溶液,中药组给予痛泻安脾汤灌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5-H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脑组织中5-HT、结肠组织SERT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5-HT蛋白的表达。结果:血清5-HT水平比较:与正常组大鼠血清5-HT水平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水平升高明显(P<0.05);与模型组大鼠大鼠血清5-HT水平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比较:与模型组大鼠大鼠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结肠5-H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5-H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肠和脑组织(5-H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5-HT水平升高明显(P<0.01);中药组、西药组血清5-H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肠免疫SERT结果比较:在模型组大鼠肠黏膜中SERT呈低表达状态,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肠组织SER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痛泻安脾汤能够调节IBS-D大鼠5-HT、SERT水平,缓解腹痛、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ANP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ANP组和血必净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翻动十二指肠后关腹,ANP组和治疗组用4. 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逆行注射建模,治疗组在建模后经鼠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3 mL/kg)。24 h后处死大鼠并采样,ELISA法测血AMS、CRP、LPS、TNF-α、IL-6、IL-1β、DAO和D-乳酸等指标,粪菌样本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种细菌数量,病理检测胰腺和回肠组织,比较各组大鼠的指标。结果①ANP组大鼠血AMS升高,CRP、LPS、TNF-α、IL-6、IL-1β、DAO、D-乳酸水平以及胰腺、小肠病理评分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 <0. 001);②治疗组AMS低于ANP组,血必净可降低上述各种血清指标水平和胰腺、小肠病理评分(P <0. 001);③肠道菌群微生态分析显示,血必净可改善ANP大鼠粪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缩小与空白组、假手术菌种种类的差异,增加厚壁菌门菌量;治疗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普拉...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02-105+109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 年7 月~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185 例SAP 患者,基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N 组(n=89)和TPN 组(n=96)。EN 组患者发病72 h 内接受鼻饲肠内营养支持,TPN 组患者发病72 h 内接受TPN 支持。比较两组胰腺和胰外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器官衰竭发生率和临床结果等指标。结果 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 组胰腺感染发生率(P=0.0329)和胰外感染(P=0.0426)明显低于TPN 组。EN 组住院时间(P=0.0367)和ICU 时间(P=0.0387)明显短于TPN 组。TPN 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P=0.0333)和死亡率(P=0.0377)明显高于EN 组。此外,TPN 组高糖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N 组(P=0.0449)。结论 早期鼻饲EN 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SAP 引起的MODS 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12-1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CT 结合血管重建技术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 例肠及肠系膜损伤(BMIs)患者的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的影像特征,评价多层螺旋CT 结合血管重建技术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86 例BMIs 患者中,单纯小肠损伤共35 例(40.7%);小肠合并肠系膜损伤21 例(24.4%);单纯结肠损伤共15 例(17.4%);结肠合并小肠损伤5 例(5.8%);结肠合并肠系膜损伤3 例(3.5%);单纯肠系膜损伤7 例(8.2%)。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的主要表现为小肠或结肠肠壁增厚,肠管连续性中断;肠系膜损伤,肠系膜血肿形成,造影剂外渗;腹腔、盆腔及腹膜后积液(血),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BMIs)患者的MSCT 增强及CTA 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BMIs 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3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ω-3鱼油脂肪乳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时间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功能指标、趋化因子及腹内压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首次排便时间等病情症状明显改善(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FK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及乳果糖/甘露醇(L/M)、腹内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三叶因子(ITF)、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肠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6例IB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n=33)与药物组(n=33)。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选取百会、印堂及太冲等穴位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IBS-D临床症状积分与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临床症状与IBS-QOL部分维度改善程度方面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腹痛,提高生活质量,调适负面情绪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可能与针刺通过降低脑-肠肽水平、调节体内脑-肠互动紊乱失衡状态、下调内脏高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