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200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在基因治疗领域中,由于病毒载体具有较多缺点,近年来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的应用日趋广泛,其中聚乙烯亚胺(PEI)因为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而成为研究热点。但PEI直接作为转基因载体体内外应用仍有诸多障碍,需要进一步修饰构建。现综述近年来PEI为骨架的转基因载体的构建策略进展,包括选择合适分子量的PEI、屏蔽基团、靶向配体和核定位信号等。  相似文献   
82.
药膜贴补耳鼓膜穿孔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膜贴补耳鼓膜穿孔88例涂鑫1988年6月~1994年,我们用中西药物制成耳用药膜在门诊进行了药膜贴补耳鼓膜穿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8例(101耳)均系门诊患者,男55例,女33例,年龄7~60岁,平均28.3岁;病程15天~45...  相似文献   
83.
84.
细粒棘球蚴病局部化疗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试图通过使用聚乙烯吡咯酮-碘等化疗药物杀灭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处理和接种小白鼠动物实验观察,寻找一种作用强,效果明显的新的化疗药物。实验结果证明聚乙烯吡咯酮-碘作为一种新的局部化疗药物较传统使用的福尔马林,双氧水等更为理想,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及杀灭原头节率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5.
选取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二苯醚作为聚合物稀释剂体系,通过浊点及结晶温度绘制了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并在不同淬冷温度下,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乙烯微孔滤膜。讨论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淬冷温度对成膜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不仅影响微孔滤膜断面的孔径,还影响其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非病毒载体脂质体、人工合成多聚物对基因治疗体内实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能提高基因治疗体内实验方法表达效率的理想载体。方法 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多种人生长激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和脂质体Lipofect AMINE^TM、多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结合,大鼠胫前肌肌肉注射,2周时注射部位肌肉匀浆后PCR、RT-PCR分别检测hGH载体、hGHmR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hGH。结果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PCR、测序鉴定正确,各hGH载体骨骼肌肌肉注射后PCR、RT-PCR均为阳性,血清也均得到表达。质粒载体与LipofectAMINE^TM、PVP结合后,hGH表达均高于裸露质粒组,并且Lipofect AMINE^TM的表达高于PVP。结论 对非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的体内实验中发现,脂质体Lipofect AMINETM、多聚物PVP能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酰亚胺构建的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5000(PEI-PEG)作为基因载体在体内外的转染效率。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别测试3个相对分子质量FPPs(branched PEI:0.6kDa,10kDa和Linear PEI 25kDa)在最佳N/P、有无血清、血清的浓度和叶酸受体靶向性等条件下对口腔癌上皮细胞(KB)转染率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FPP(0.6kDa)分别压缩pLuc-p53基因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瘤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2种方式考察聚合物的转染效率。结果在体外实验中,转染率最佳条件分别是N/P=20、有血清且转染率随着白蛋白(ALB)或胎牛血清(FBS)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其中3个相对分子质量PEI组成的FPP转染率分别为FPP(10kDa>25kDa>0.6kDa);FPP有较强的叶酸靶向性;在体内实验中,与BPP/pLuc和PEI(25kDa)/pLuc相比,FPP(10kDa)/pLuc呈现出较高的转染率;在48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染效率增加;FPP(10kDa)/p53能改善荷瘤小鼠;与裸pLuc相比,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FPPs没有毒性。结论具有靶向性的FPP非病毒载体能成为临床传递基因治疗载体的候选。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用响应面法对马来酰亚胺活化相对分子质量40 000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MAL-PEG40K)修饰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GLP-1a)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对GLP-1a浓度、GLP-1a/MAL-PEG40K摩尔比、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长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前3个条件为自变量, PEG修饰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PEG修饰率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PEG修饰率,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反应条件的最优值。 结果 GLP-1a与MAL-PEG40K的最佳反应条件为:GLP-1a浓度2.5 mg/ml,GLP-1a/MAL-PEG40K摩尔比1∶1.25,反应液pH 8,反应温度4 ℃,反应时长60 min。该优化条件下,GLP-1a的PEG修饰率可达91.0%。结论 响应面法获得了GLP-1a与MAL-PEG40K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 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混合物中搅拌30 min,再加入10 mo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3 h。然后将该溶液加入到5 mL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76 g·L-1)中,剧烈搅拌3 d获得PEI-NH2-FS。将2 mL三乙胺加入到PEI-NH2-FS原液中,30 min后再将1 mL的乙酸酐加入混合物中搅拌24 h,合成PEI-NHAc-FS。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PEI-NHAc-FS的结构,并对合成的NPs结构进行表征;CCK-8检测其细胞毒性。选取30只大鼠,根据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浓度(5 g·L-1、10 g·L-1、50 g·L-1)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眼底摄像,采集大鼠眼底血管荧光素图像。用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后,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处渗漏。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20只,于注射后10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荧光冰冻切片。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检测。采用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观察PEI-NHAc-FS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通过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到荧光素钠与PEI成功耦合。发射荧光光谱显示,游离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出现在546 nm和544 nm处。CCK-8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24 h后,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用10 μmol·L-1 PEI-NHAc-FS NPs处理24 h和未处理之间细胞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中,均仅显影视网膜主要血管,不能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而在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主要血管及微血管的结构,且在注射后30 min时血管荧光强度基本相同。PEI-NHAc-FS NPs组在60 min时荧光强度已基本消失,而游离荧光素钠组仍保持较强的荧光强度。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视网膜血管内可见荧光成像;同时病灶部位可见荧光渗漏。游离荧光素钠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强,对视网膜组织有较强的吸附和渗透作用,而PEI-NHAc-FS NPs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弱,对视网膜组织吸附较弱。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对造影剂进行体内生物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PEI-NHAc-FS NPs安全性较好。结论 PEI-NHAc-FS NPs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