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39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848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31篇
  10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背景水辅助进镜法肠镜检查,临床证实可减轻患者术中不适,提高腺瘤检出率.因该技术(水浸没/水交换)对于肠道尤其左半结肠清洁程度要求较高,采用复方聚乙二醇分次给药方案,并予微信公众号相关视频及科普文章推送加强患者教育,可确保肠道准备质量.目的本文研究患者教育对于水辅助进镜法结肠镜术前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 400例拟行肠镜诊疗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予口头及书面告知复方聚乙二醇分次给药肠道准备方法.观察组同时给予微信公众号相关视频及科普文章推送.波士顿评分量表评价肠道准备质量, 7分及以上视为充分.结果观察组方案完全执行率及充分肠道准备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既往采取复方聚乙二醇单次给药患者,患者教育能够提高该亚组换用新方法准备的依从性.结论患者教育有助于提高水辅助进镜法肠镜术前诊疗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及肠腔清洁程度,并指导既往肠镜诊疗史患者摒弃单次用药方法,接受分次服药方案.  相似文献   
72.
便秘患者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10月期间,连续收集100例符合研究要求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磷酸钠(A组,49例)和聚乙二醇(B组,51例)作肠道清洁准备.内镜医师单盲法记分判断肠道清洁程度.并在用药前后分别监测血压和心率,检测血钙、血磷、血细胞压积、电解质及肾功能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口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使用药物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A组中2例患者因结肠镜诊断为恶性肿瘤伴肠腔狭窄而被剔除,其余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内镜诊断及基础便秘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B组(0.96±0.07比1.52±0.08,P=0.0411),肠道气泡少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0%,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 %,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 %,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  相似文献   
73.
<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DAA)可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复制,从而改善了初治和有过治疗史的丙肝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事实上,tela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PR)三联疗法相比PR二联疗法,治疗HCV基因1型慢性感染初治者已显示出了疗效的优越性。因而现有指南推荐使用telaprevir或boceprevir+PR方案。虽然SVR率有所改善,但是DAA+PR方案同时也导致了某些不良反应如贫血等的发生率增加,而贫血也是过去利巴韦林相关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不同结肠段的清肠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集4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口服2 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右半结肠(盲肠和升结肠)、横结肠(包括肝曲和脾曲)、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全结肠、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肠道准备有效率分别为52.2%,79.8%,79.1%和62.0%。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BBPS评分分别为(1.77±0.61),(2.53±0.50)和(1.57±0.50),各结肠段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右半结肠清肠效果亚于其他肠段,是影响全结肠肠道准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目的:进一步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状况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76%,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6.
苗慧  陈晓蓉时佳 《肝脏》2014,(3):193-19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既往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IFN)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复发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标准的 HBeAg(+)患者37例,其中既往无抗病毒药物治疗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曾经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例,分别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析两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后复发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阴转率,ALT复常率有无差异。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初治组与普通干扰素经治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分别为56%、67%,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别为52%、33%,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7%、5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应答分别为24%、12%;HBeAg 血清学阴转率分别为4%、0%;ALT 复常率分别为48%、67%;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仍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应答率与初治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普通干扰素经治后再次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7.
黄菁  张永臣  虞玲 《肝脏》2020,(2):194-197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前后Th17型细胞因子IL-17A和IL-22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CHB患者76例,Peg-IFNα治疗24周,根据HBV DNA的下降情况分为部分病毒学应答组和病毒学不应答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及可能预后因素在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并根据基线IL-17A水平进行分组,比较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达到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几率。结果CHB患者达到部分病毒学应答的有利因素包括基线ALT水平较高,基线HBsAg、HBV DNA和IL-17A水平较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部分应答组的上述四个指标均显著的下降,而不应答组除ALT水平显著下降,其余三个指标均只有轻微下降。基线IL-17A水平较低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达到部分病毒学应答。结论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A与CHB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的转归结局相关,是预后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78.
背景 肠道清洁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部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可提高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安全性,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存在一定争议性,有必要对此类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目的 旨在系统评价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对比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8年6月,全面收集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 3.6软件对Meta分析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肠道准备有效性方面,两亚组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06,1.25),P=0.000 8;RR=1.03,95%CI(1.01,1.06),P=0.02〕;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4,95%CI(0.44,0.67),P<0.000 01〕、恶心发生率〔RR=0.48,95%CI(0.39,0.60),P<0.000 01〕、呕吐发生率〔RR=0.46,95%CI(0.32,0.65),P<0.000 1〕、腹胀发生率〔RR=0.36,95%CI(0.26,0.50),P<0.000 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腹痛发生率和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58,1.08),P=0.14;RR=0.90,95%CI(0.74,1.10),P=0.32〕。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未来需要高质量文献纳入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PEg-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HBsAg<500 IU/mL且开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析在治疗第24周、第48周HBsAg清除率及相关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88例患者,在0~48周达到HBsAg清除有45例,其中应答组与未应答组性别、HBsAg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HBsAg清除的45例中,24例使用PEg-IFNα-2a治疗,21例使用PEg-IFNα-2b治疗,两组HBsAg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治疗第24周时新增HBsAg清除患者25例,经多因素分析,基线HBs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991,95%CI=0.983~1.000,P=0.042);治疗第48周时新增HBsAg清除患者10例,经多因素分析,第24周HBsAg下降率有统计学意义(OR=1.063,95%CI=1.077~1.123,P=0.027)。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500 IU/mL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g 清除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高者;PEg-IFNα-2a、PEg-IFNα-2b疗效无差异。治疗过程中第24周HBsAg下降幅度可预测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率。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