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0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014篇
口腔科学   398篇
临床医学   6601篇
内科学   932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10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765篇
综合类   11845篇
预防医学   1851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4914篇
  121篇
中国医学   2082篇
肿瘤学   339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75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902篇
  2020年   1025篇
  2019年   1107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895篇
  2016年   1106篇
  2015年   1248篇
  2014年   2279篇
  2013年   2330篇
  2012年   2716篇
  2011年   2700篇
  2010年   2494篇
  2009年   2260篇
  2008年   2343篇
  2007年   2118篇
  2006年   1731篇
  2005年   1946篇
  2004年   1712篇
  2003年   1470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915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与微钛板固定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门轴侧椎板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颈椎单开门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5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锚钉组和微钛板组,其中锚钉组21例,共开门105个椎板,微钛板组35例,共开门175个椎板。评估2组术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改变。根据术后3 d CT评估术后门轴椎板的骨折情况,分为门轴骨折移位组和门轴骨折无移位组;根据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CT评估门轴的骨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5),而2组间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钛板组术后6个月ROM及VAS评分优于锚钉组(P均0.05)。微钛板组术后3个月总体骨愈合率高于锚钉组(P0.05),2组术后6个月总体骨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钛板组门轴骨折无移位亚组术后3个月骨愈合率高于锚钉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钛板组骨折移位亚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骨愈率均高于锚钉组(P均0.05)。结论相对于带线锚钉固定法,微钛板固定法对单开门术后门轴的稳定性和骨愈合作用更佳,两者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分析利多卡因凝胶涂抹在产妇术前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妇产科产妇80例为试验组,术前在实施静脉穿刺前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穿刺点皮肤,5min后给予静脉穿刺.同期产妇86例为对照组,均常规实施静脉穿刺置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操作产妇疼痛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自制调查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对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为(3.5±1.1)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8%(79/80);对照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为(5.6±1.4)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82/86).试验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皮肤可有效降低产妇术前静脉穿刺置管时疼痛程度,提高操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40例患者得到8~18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9~12周骨折线已模糊,13~28周骨折线完全消失.膝关节功能优9例(22.50%)、良27例(67.50%)、可3例(7.50%)和差1例(2.50%).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现象.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好,符合股骨远端骨折的力学环境,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左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和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血透中心2011年4月-2014年2月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患者共18例次,其中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0例次,左颈内静脉长期置管8例次。观察两组患者血流量、并发症(包括感染致拔管率、管路堵塞致拔管率、放射条件协助插管率)及spKt/V值等指标。结果:右颈内静脉置管组血流量为(243.75±12.81)mL,而左颈内静脉置管组血流量为(211.25±38.34)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感染致拔管率、管路堵塞致拔管率、放射条件协助插管率、spKt/V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是良好的血管通路,右颈内静脉更优于左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比分析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AO外固定支架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外固定组,采取AO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另一组为交锁髓内钉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肿胀消除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手术失血量、肿胀消除时间上短于内固定组,在愈合时间上长于内固定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GustibⅢa型之下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案固定牢固,且愈合情况明显好于AO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髓内钉和钢板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钢板相比,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更短[MD=-23.04,95%CI(-28.47,-17.60),P0.1]、术中出血量较少[SMD=-3.14,95%CI(-4.21,-2.08),P0.1]、骨折愈合时间更短[SMD=-3.03,95%CI(-3.77,-2.28),P0.1],总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RR=0.38,95%CI(0.25,0.57),P=0.24];然而,ASES评分显示钢板组优于髓内钉组[SMD=-0.63,95%CI(-0.98,-0.28),P0.1],Co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5,95%CI(-0.21,0.11),P0.1],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9,95%CI(-0.22,0.40),P0.1],末次随访时Neer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1,95%CI(0.25,1.03),P0.1]。结论本系统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髓内钉优于钢板。但这一结论仍然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及采用关键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997.
正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2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60~85(69.6±5.7)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2~10(6±2.3)d。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肢股骨髁上牵引,早期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合患肢主动踝泵锻炼,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术前调整血压、血糖等。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在C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n=44)和对照组(B组,n=44)。B组予以牙弓夹板+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案,A组予以颌间牵引钉+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其牵引前(T0)、牵引1周(T1)、牵引2周(T2)、拆除固定装置2 d(T3)、拆除固定装置30 d(T4)各时段内牙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A组治疗优良率为95.5%,显著高于B组的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T0时各牙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段内,A组PI、DI、GI等牙周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案治疗颌骨骨折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对牙周刺激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依据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4例。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在治疗观察组患者时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 P 值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04-1905
观察并讨论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60例小儿下肢骨干骨折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儿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儿行骨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下肢骨干骨折患儿实施弹性髓内钉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属临床微创手术,固定效果好,有助于患儿更快康复,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