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0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014篇
口腔科学   398篇
临床医学   6601篇
内科学   932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10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765篇
综合类   11845篇
预防医学   1851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4914篇
  121篇
中国医学   2082篇
肿瘤学   339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75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902篇
  2020年   1025篇
  2019年   1107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895篇
  2016年   1106篇
  2015年   1248篇
  2014年   2279篇
  2013年   2330篇
  2012年   2716篇
  2011年   2700篇
  2010年   2494篇
  2009年   2260篇
  2008年   2343篇
  2007年   2118篇
  2006年   1731篇
  2005年   1946篇
  2004年   1712篇
  2003年   1470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915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髂内动脉结扎及置泵可行性。方法 对1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经腹腔镜行一侧髂内动脉结扎并植泵,对侧髂内动脉结扎,用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的序贯化疗。结果 1例改行开放髂内动脉置泵,9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出血10~30mL,肠功能恢复6~12h,当日开始灌注化疗药物,术后3d下床活动。带泵2、3a。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髂内动脉结扎及置泵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在泌尿外科有很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
周红 《护理研究》2006,20(1):148-149
产程图上临产起始点一直缺乏精确性。临产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大和胎先露下降。从定义上看,它是一个过程,需要客观检查,还要结合产妇对其阵痛的主观感受。因此,多年来临床上对产程起始点的判断,没有一个确切的时点,往往根据检查结果追溯产妇的主观感觉,来绘制产程图。这种传统追溯法,影响了产程的准确性和对产程图信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3.
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前提下,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置管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 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95.
Y形钢板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占1%,肱骨骨不连大多数发生在肱骨中下段。由于肱骨解剖特点、反复手术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原因使肱骨骨不连的治疗难度增加,作者在1999~2003年间应用Y形钢板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属髓内轴心性固定,具有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少,固定牢固防旋转并适时改为弹性固定,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得到公认。自1999年11月~2003年10月,笔者采取小切口骨折复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2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改良Gamma钉在治疗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光  李晓辉 《中医正骨》2007,19(10):34-35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已被广泛接受,自1989年Gamma钉治疗转子间骨折以来,由于其诸多优点而被在国内推广〔1〕,自2004年3月~2005年3月,作者应用亚太型(AP)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6~92岁,平均51岁。车祸伤6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11例C型股骨髁间骨折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Kolmert疗效评分标准,优良率90.9%。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操作相对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9.
1临床资料本组共210例,按骨折部位分小腿部位157例,大腿部位41例,上臂8例,前臂2例,锁骨1例,掌骨1例。其中年龄最大79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32.5岁。经手术切开复位192例,闭合复位18例,愈合206例,骨不连4例,出现钉道感染20例,钉道感染波及骨折端感染3例。  相似文献   
100.
我院自1998年8月~2003年9月对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滑动加压鹅头钉内固定,经随访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