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514篇 |
免费 | 8097篇 |
国内免费 | 69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71篇 |
儿科学 | 1264篇 |
妇产科学 | 816篇 |
基础医学 | 7831篇 |
口腔科学 | 993篇 |
临床医学 | 14505篇 |
内科学 | 13552篇 |
皮肤病学 | 539篇 |
神经病学 | 4180篇 |
特种医学 | 46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6篇 |
外科学 | 10826篇 |
综合类 | 36772篇 |
预防医学 | 5065篇 |
眼科学 | 1380篇 |
药学 | 13858篇 |
171篇 | |
中国医学 | 10275篇 |
肿瘤学 | 71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500篇 |
2023年 | 2907篇 |
2022年 | 3364篇 |
2021年 | 4445篇 |
2020年 | 3663篇 |
2019年 | 3186篇 |
2018年 | 1723篇 |
2017年 | 2840篇 |
2016年 | 3186篇 |
2015年 | 3558篇 |
2014年 | 5000篇 |
2013年 | 5078篇 |
2012年 | 6911篇 |
2011年 | 7970篇 |
2010年 | 7545篇 |
2009年 | 7753篇 |
2008年 | 8281篇 |
2007年 | 7593篇 |
2006年 | 7381篇 |
2005年 | 7567篇 |
2004年 | 6061篇 |
2003年 | 5326篇 |
2002年 | 4488篇 |
2001年 | 4045篇 |
2000年 | 3207篇 |
1999年 | 2563篇 |
1998年 | 1900篇 |
1997年 | 1541篇 |
1996年 | 1084篇 |
1995年 | 786篇 |
1994年 | 630篇 |
1993年 | 389篇 |
1992年 | 280篇 |
1991年 | 256篇 |
1990年 | 214篇 |
1989年 | 174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评估活髓保存材料生物学效应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贵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98,(3)
寻找适合的材料用于活髓保存,已有多年历史。本文从细胞培养、体外矿化实验、体内实验3方面对实验模型和评定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微波组织凝固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 30 0MHZ~ 30 0GHZ的电磁波 ,属非电离辐射 ,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开展采用微波组织凝固来治疗肝胆、食道、膀胱、肾、前列腺、口腔等各部位的肿瘤 ,该疗法与细胞调亡的关系如何 ,笔者将就此展开综述。一、微波组织凝固 (microwavetissuecoagulation -MTC)的原理微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1.微波热效应的产生主要基于两个方面[1] :一是极性分子的介质损耗 ,极性分子在微波电场力矩的作用下作有序排列的取向运动且随电场的交变作来回的转动 ,在转动过程中相邻的分子产生类似摩擦生热。二是… 相似文献
33.
牙槽突裂骨移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槽突裂自体骨移植术是目前常用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常存在植入骨再吸收现象。植骨时机、植入骨骨源、裂隙的结构、牙周健康状况和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均有影响,通过加入生长因子和牵引成骨等方法,可增加移植骨的稳定性。作者就有关影响植入骨稳定性的因素及增加移植骨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测量义齿修复工作模型重量,计算各模型所含超硬石膏粉的用量,再按其粉用量,对义齿修复工作模型进行统计学分类.以期依据分类指导临床灌注模型,控制超硬石膏粉的用量和标准水粉比例,达到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小号、中号、大号3种托盘制取的修复工作模型311例,计算出工作模型所需超硬石膏粉的用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各型号托盘印模所需超硬石膏粉用量的均数值进行分类,并临床试用验证.结果:义齿修复工作模型按其超硬石膏的用量可分为3类,小号模型所需超硬石膏粉≤45g,中号为46~55g,大号为56~65g.验证样本均在超硬石膏粉用量分类范围之内.结论:义齿修复工作模型所需超硬石膏粉用量与托盘大小、牙弓大小基本对应,依此作为工作模型的分类指标和用量标准较为合理,用于临床可以适当计量超硬石膏粉用量和按标准水粉比例灌注工作模型,提高模型质量,节约材料.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9例涎腺部肿瘤(腮腺22例,颌下腺6例,舌下腺1例;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12例)行CT灌注检查,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所有肿瘤的BF、BV、MTT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恶性肿瘤组BF、BV、PS值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MTT参数则在良、恶性肿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涎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白蛋白微球经颈外动脉灌注后的体内分布及降解速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作为药物载体的白蛋白微球 (AMS)经颈外动脉灌注后在体内的分布及降解速度 ,以及栓塞血管再通时间 ,为AMS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经家兔颈外动脉灌注以12 5 I标记的平均粒径 56.3 μm的白蛋白微球后 ,测定局部组织及全身脏器内的放射剂量。用 760ml/L的泛影葡胺行家犬颈外动脉造影观察AMS灌注后末梢血管再通时间。结果 :微球经颈外动脉灌注后 92 .2 3 %集中于头颈局部组织内。微球对颈外动脉的微小分枝有明显的栓塞作用 ,栓塞的血管在 7~ 9d内再通。结论 :AMS可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37.
牙色度分析在原位乳牙脱矿与再矿化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数码照相牙色度分析法进行体内乳牙脱矿与再矿化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8例平均年龄为4岁的儿童,以左上中切牙为实验牙,先染色、数码拍照,然后对实验牙面进行酸蚀、染色、数码拍照,最后在口腔环境内自然再矿化24h和1周后再染色、拍照,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牙色度R、G、B值分析,比较酸蚀脱矿及再矿化前后牙色度的变化。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酸蚀脱矿后及再矿化24h后的色值(R、G、B)与基值有显著差异(P<0.05);在1周时间点上,只有B值与基值有显著差异(P<0.05);再矿化24h及1周后,牙色度值与酸蚀后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数码牙色度分析法可识别乳牙脱矿及再矿化前后牙色度的变化,可用于原位乳牙脱矿与再矿化研究。 相似文献
38.
槟榔碱诱导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槟榔碱(arecol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槟榔碱以及在不同时间处理体外培养的K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KC凋亡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百分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改变。结果:1)槟榔碱能以一定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诱导培养的KC发生凋亡,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2)槟榔碱作用KC,其Caspase-3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槟榔碱可诱导KC凋亡,Caspase-3可能参与了这一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KC凋亡异常可能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9.
OLP中TNF-α、TGF-β1及其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定位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检测OLP组织和正常口腔粘膜(NOM)TNF-α、TNFR1、TGF-β、TGFβR1的蛋白表达;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OLP、NOM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NF-α、TNFR1在OLP组织(上皮层和固有层)内表达均有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OLP上皮内可分布于上皮细胞,TNF-α多见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NFR1则主要分布于部分巨噬细胞。TGF-β1在OLP固有层以及TGFβR1在上皮层和固有层的表达均有增强。TGFβR1可见于OLP全层上皮细胞,在固有层,TGF-α、TGFβR1则主要分布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巨噬细胞内,二者在淋巴细胞内少见。细胞凋亡在OLP上皮层高于正常。上皮层中其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下部或全层上皮细胞。上皮层TNF-α表达与凋亡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TNF-α、TNFR1可能是促使上皮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TNFR1、TGF-β1、TGFβR1在OLP淋巴细胞内表达缺失,可能导致OLP痛程慢性迁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人涎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游离Ca2 ([Ca2 ]i)和蛋白激酶C(PKC)浓度的变化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阿霉素诱导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采用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同时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内[Ca2 ]i,Bradford法测定PKC浓度。结果:阿霉素作用于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细胞24h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细胞凋亡过程中,胞内[Ca2 ]i明显升高;而PKC浓度在凋亡早期明显升高,到凋亡晚期则明显降低。结论:细胞内[Ca2 ]i和PKC浓度的改变是阿霉素诱导涎腺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为治疗涎腺癌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