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35篇
  免费   3407篇
  国内免费   4682篇
耳鼻咽喉   411篇
儿科学   520篇
妇产科学   433篇
基础医学   6106篇
口腔科学   1628篇
临床医学   11504篇
内科学   5022篇
皮肤病学   435篇
神经病学   3058篇
特种医学   25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9595篇
综合类   21036篇
预防医学   4694篇
眼科学   744篇
药学   6983篇
  127篇
中国医学   5488篇
肿瘤学   1854篇
  2024年   548篇
  2023年   1919篇
  2022年   1694篇
  2021年   2089篇
  2020年   1997篇
  2019年   1928篇
  2018年   972篇
  2017年   1575篇
  2016年   1951篇
  2015年   2414篇
  2014年   3835篇
  2013年   3823篇
  2012年   5087篇
  2011年   5964篇
  2010年   4973篇
  2009年   4649篇
  2008年   5335篇
  2007年   4588篇
  2006年   4069篇
  2005年   4326篇
  2004年   3238篇
  2003年   3449篇
  2002年   2170篇
  2001年   1815篇
  2000年   1328篇
  1999年   1067篇
  1998年   847篇
  1997年   838篇
  1996年   780篇
  1995年   703篇
  1994年   501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293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43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确诊HFRS 89例进行流行病学及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①青壮年发病者占82.0%,男性>女性。②全年发病,春夏季高峰大于秋冬季高峰。③临床分型以轻-中型为主。④有典型症状及5期临床经过者仅占29.2%。⑤本组死亡率为7.9%,均发生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结论 本地区HFRS以男性青壮年工人、民工发病较多;全年发病,有双峰型季节性增高特点;临床表现大部分不典型;对典型、危重型的正确及时诊治,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 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塞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 h再灌注组梗塞体积。GLUT3自3 h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 h再灌注组在3 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 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GLUT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右侧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compacta,SNc)制作PD大鼠模型,进行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发行为学观察、电镜、尼氏染色观察中脑VTA神经元的改变、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ABC观察其DA能神经元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APO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见PD大鼠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学改变。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APO能诱导6-OHDA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其强弱可能与TH^+神经元数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大鼠重组IgE Fc区CH2-3的原核表达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IgE的Fc区CH2-3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构建大鼠IgE的Fc区CH2-3的原核表达质粒pBAD/gⅢA/Ch2-3,并转化入TOP10中,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周质腔抽提、Ni-NTA金属鳌合柱纯化获得大鼠IgE的Fc区CH2-3,细胞及动物水平检测蛋白质生物学活性。结果 原核系统表达出大鼠IgE的Fc区CH2-3,它能够阻断OVA激发的RBL-2H3的脱颗粒反应,阻断被动皮肤实验。结论 大鼠IgE的Fc区CH2-3能够封闭IgE高亲和力受体,阻断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支气管哮喘患者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grin熏CD18)、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D5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的表达;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显著增加穴P<0.05雪;(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增加穴P<0.05雪;(3)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1熏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以及IL-6和IL-8水平增加,可能是支气管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l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缺氧24h后复氧4、12、24h组,每个实验组均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造成缺氧环境,分别对上述各组用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判断肾小管上皮细胞介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HK-2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LDH含量升高,MPO活性增加,细胞膜表面的ICAM-1表达明显增高,在缺氧24h达高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C干预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刺激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其胞内信号机制可能涉及到NF—KB活化,进而诱导小管上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和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99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最近几年发现和深入研究的,对它的研究有了一系列新进展。这些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独有的生物学特性使之无可争辩地成为了一个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分化为造血细胞、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细胞^[1]。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运用计算机辅助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方法设计针对蓖麻毒素A链(RTA)的拮抗肽,实现在大肠杆菌B121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RTA的晶体结构、RTA-rRNA相互作用复合物模型,在CVFF(consistent-valence force field)、Amber力场下,对RTA的空间构象进行理论模拟,初步确定其生物活性功能域;然后针对该功能域设计小分子拮抗肽,并借助人抗体重链町变区骨架,在CDR3区对拮抗肽进行展示,用重叠延伸PCR全基因合成人源化的单域抗体并克隆至载体pET-32a(+);双酶切和DNA测序技术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IPrG诱导人源化的单域抗体表达,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竞争ELISA和MTT法分别进行结合和中和活性检测.结果 从头搭建并设计合成了人源化的单域抗体,实现了其原核表达,并进行了牛物活性检测;建立了基于人源化的单域抗体的RTA和蓖麻毒素检测方法.结论 研究结果为新型蓖麻毒素小分子拮抗剂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报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评价治疗结果。结果:19例病人中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95%以上,旋转活动恢复85%,2例轻度髋内翻。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有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