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25篇
  免费   1403篇
  国内免费   344篇
耳鼻咽喉   8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638篇
内科学   435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328篇
外科学   627篇
综合类   6075篇
预防医学   1263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2136篇
  41篇
中国医学   17318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982篇
  2022年   737篇
  2021年   1063篇
  2020年   934篇
  2019年   834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755篇
  2016年   874篇
  2015年   898篇
  2014年   1854篇
  2013年   1668篇
  2012年   1941篇
  2011年   1984篇
  2010年   1751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350篇
  2007年   1215篇
  2006年   1133篇
  2005年   1189篇
  2004年   1172篇
  2003年   1171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938篇
  2000年   706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597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634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38篇
  1993年   296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微波联合He-Na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遗尿症。通过微波的聚热效应较好地到达人体深部组织, He-Na激光的“光针”效应直接刺激穴位附近的各类感受器,产生生物压电效应,加速血液循环及组织新陈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儿的排尿意识,达到遗尿次数减少及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重症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脑病科和心内科住院合并便秘的重症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6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鼓励患者适当运动等基本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 d内自然排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首次排便时间在24 h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中医穴位按摩可作为治疗重症患者便秘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在二级脚踝扭伤患者中的疗效,探讨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78例二级脚踝扭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经X射线拍片无骨组织损伤,经医生手法复位或确诊无脱臼后遵医嘱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伤后24 h给予穴位贴敷贴于患肢解溪穴、昆仑穴、阳陵泉穴和对侧肢体的悬钟穴,24 h后按摩以上五穴,按摩时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宜,2次/d,每次2 min;每晚遵医嘱予安神贴贴敷双足涌泉和脚底的三个失眠点并按摩,按摩时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每次10 min,1次/d。结果:实验组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少、住院时间短、Ⅱ度疼痛持续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夜间睡眠质量好(P0.05)。结论:穴位贴配合按摩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每日早晨及睡前最大呼气流量(PEF)的变化;试验结束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进行对比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每日早晨及睡前PEF绝对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后第4、8周的ACT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法配合红外线照射及常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95.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优化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30例偏瘫患者,分别在仰卧伸膝0°位和屈膝90°位下指压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对比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①刺激前后比较:两种体位下,指压两个穴位,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刺激前(P<0.05),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②穴位间比较:两种体位下,均表现为指压足三里穴,胫前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临泣穴(P<0.05);指压足临泣穴,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三里穴(P<0.05)。③体位间比较:仰卧屈膝90°位指压两个穴位,胫前肌刺激即刻、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 结论:①指压刺激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均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②指压足三里穴对诱发胫前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临泣穴;指压足临泣穴对诱发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三里穴。③仰卧屈膝90°位,指压刺激足三里、足临泣穴对诱发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明显优于伸膝0°位,延续效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情志护理对缓解鼻腔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鼻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情志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30 min、术后6 h SAS评分分别为(43.28±6.25)分和(39.45±5.2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2±7.31)分和(43.36±5.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 VAS分别为(3.87±1.72)分、(4.28±1.84)分和(4.76±1.5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1.78)分、(6.73±1.82)分和(7.38±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与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8.
"为什么针灸以穴位为刺激点,而不是人体其他部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穴位的概念、特异性治疗作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切入,探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穴特异性项目的研究意义,对穴位的普及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其预后产生重要作用的血栓素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a的影响。方法:将60例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并配合基本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基本药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及血浆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6%和86.6%,对照组分别为6.6%和56.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言语功能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3.3%和73.3%,对照组分别为6.6%和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a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有效方式,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并促进TXB2、6-keto-PGF1a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和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法对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度和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纳入39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19例和普通针刺对照组20例,分别观察患者接受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后其肩关节疼痛度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穴位注射组有效率100%,普通针刺组有效率85%,2组关节疼痛积分的下降幅度以及关节活动度积分提高幅度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穴位注射法对冻结期肩周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