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3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61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56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82篇 |
内科学 | 243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68篇 |
综合类 | 555篇 |
预防医学 | 491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21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2.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损伤,死亡率居身体各部位损伤之首。脑外伤发生后的神经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复杂,传统的神经保护疗法不能取得显著疗效。硫化氢作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第3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体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学作用,尤其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硫化氢对脑外伤具有损伤与保护双重作用,高浓度的硫化氢对机体造成损伤,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减轻脑外伤造成的损害。硫化氢对脑外伤后产生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钙离子流动等情况具有调节功能,从而对神经系统损伤发挥保护和修复作用,能作为治疗脑外伤的一种新思路。本文简述了近年研究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体内的来源与产生,硫化氢体系在脑外伤后的变化情况,以及硫化氢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其在脑外伤后的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正> 1998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吸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例硫化氢吸入中毒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岁—40岁,其中2例重度中毒出现多脏器损害,心肌损害,出现脑水肿,11例均有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症状。经过及时抢救,11例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4.
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的方法.方法:根据红细胞硫化氢生成酶的理化特性,给予酶的底物β-巯基丙酮酸,并根据亚甲基蓝法测定释放硫化氢的量.结果:应用RT-PCR方法检测到红细胞内存在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 MPST)的表达;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率高达每108个细胞(22.76±1.53) μmol/min,约是肝和肾组织内硫化氢生成率的5倍.而检测L-半胱氢酸(L-cysteine, L-cys)途径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率,并以肝和肾作为阳性对照组织,发现红细胞内几乎检测不到硫化氢的产生.结论: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生主要依赖MPST途径,本研究构建的方法可应用于红细胞生成硫化氢的检测. 相似文献
25.
硫化氢(H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新近发现的第三种内源性小气体信号分子,并有实验证实其在神经、消化、泌尿、心血管系统均有重要生理作用。然而,H2S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研究尚不多见,对于H2S在抗LIRI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现就关于H2S在心血管系统及LIRI中作用的研究趋势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2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每组13 只:糖尿病模型组(STZ组),硫化氢干预模型组(STZ+H2S 组),硫化氢干预正常组(H2S 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组)。予以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处理STZ 组和STZ+H2S,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每天予以硫氢化钠NaHS 溶液(100μmol/kg)处理STZ+H2S 组与H2S 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对Control 组行腹腔注射,8 周后将大鼠处死。VG 染色观察4 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 检测IV 型胶原蛋白、MMP-7、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 STZ 组与Control 组相比,STZ 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明显,细胞间胶原沉积增加,心室肌组织中Ⅳ型胶原蛋白及MMP-7 蛋白表达增加(P <0.05),而Cx43 蛋白表达降低(P <0.05);STZ+H2S 组与STZ 组相比,STZ+H2S 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所改善,细胞间胶原沉积减少,心室肌组织中Ⅳ型胶原蛋白及MMP-7 蛋白表达也减少(P <0.05),Cx43 蛋白表达上调(P <0.05)。结论 H2S 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MMP-7 上调Cx43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研究表明,硫化氢在机体内发挥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与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样具有分子小、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等特点,是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研究证实,硫化氢参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气体信号分子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就硫化氢的生成、代谢及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松开灌注2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结扎前10min分别经股静脉给予生理盐水、30μmol/L、40μmol/L、50μmol/LNaHS溶液。通过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不同浓度的外源性H2S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eal-TimePCR法分析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sur-vivin(生存素)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外源性H2S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能够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的mRNA表达,上调survivin的mRNA表达,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H2S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9.
2006年4月11日上午某化纤厂发生闪燃起火,当时车间有21人在岗,其中4人在事故现场,17人临近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后所有在岗人员均感不适.经厂职工医院救治后所有人员于当天13:00转入我院。其中9人诊断为急性化学物中毒,余为急性化学物刺激反应,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形成中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体重180~20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建立低氧模型21 d后,监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应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dehyde, MDA)、羟自由基(hydroxy radical,[·OH)]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SOD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经3周低氧处理,大鼠形成HPH和肺血管结构重构,表现为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明显增加[(23.7 ±2.2) mm Hg vs. (16.3±3.7) mm Hg, P《 0.01],右室重量与左室及室间隔重量的比值[RV/(LV+SP)]升高(P《[ 0.01);]给予外源性H2S供体NaHS后,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16.3 ±2.8) mm Hg vs. (23.7 ±2.2) mm Hg, P《0.01],减少RV/(LV+SP) (P《0.01);H2S供体可以提高T-AOC 18.8%(P《0.01),减少GSSG的含量23.2%(P《[0.01)],但对SOD的活性及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H2S在HPH形成中的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减少GSSG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