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32篇
  免费   4182篇
  国内免费   2662篇
耳鼻咽喉   377篇
儿科学   1435篇
妇产科学   973篇
基础医学   6234篇
口腔科学   296篇
临床医学   9434篇
内科学   9973篇
皮肤病学   1127篇
神经病学   370篇
特种医学   12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8篇
外科学   1364篇
综合类   22408篇
预防医学   13128篇
眼科学   323篇
药学   8230篇
  94篇
中国医学   4952篇
肿瘤学   2176篇
  2024年   396篇
  2023年   1664篇
  2022年   1715篇
  2021年   1843篇
  2020年   1621篇
  2019年   1617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1482篇
  2016年   1725篇
  2015年   2049篇
  2014年   3480篇
  2013年   3389篇
  2012年   4323篇
  2011年   4680篇
  2010年   4239篇
  2009年   4364篇
  2008年   5059篇
  2007年   4734篇
  2006年   4581篇
  2005年   4426篇
  2004年   3580篇
  2003年   3217篇
  2002年   2432篇
  2001年   2341篇
  2000年   1888篇
  1999年   1702篇
  1998年   1516篇
  1997年   1589篇
  1996年   1529篇
  1995年   1296篇
  1994年   1132篇
  1993年   916篇
  1992年   722篇
  1991年   686篇
  1990年   551篇
  1989年   577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33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了解口腔门诊病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某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10例病人进行调查,了解口腔门诊病人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病人310例,其中男性占46. 77%(145/310)、女性占53. 22%(165/310);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平均(34. 09±7. 48)岁;已婚占53. 55%(166/310),未婚占40. 00%(124/310);病人对乙肝各项知识知晓率情况为58. 06%~86. 4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及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59、17. 15、28. 84、13. 43、4. 56,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职业(OR=2. 016,95%CI=1. 288~3. 154)、文化程度(OR=1. 681,95%CI=1. 089~2. 721)是口腔门诊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口腔门诊病人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文化程度、职业是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长期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3.
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硬化仍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多见,其具有一定传染性。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疫苗的相继问世,我国病毒性肝炎及其所致肝硬化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降低,然而其他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脂肪性肝炎等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则越来越多见。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家庭关怀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关怀。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关怀应用于HIV/AIDS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相关支原体感染与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102例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样本中的生殖支原体、梨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等相关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共有67例患者尿样中检出支原体核酸,感染率为65.69%;其中,检出生殖支原体感染23例、检出梨支原体感染15例,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29例,感染率分别为22.55%、14.71%、2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HIV感染患者与AIDS患者三种支原体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_4~+T淋巴细胞水平<500个/μL患者的三种支原体感染率高于CD_4~+T淋巴细胞水平≥500个/μL的患者(P<0.05);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IL-2、TNF-α水平均低于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IL-4水平高于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P <0.05)。结论 HIV感染/AIDS患者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支原体感染率,免疫功能较差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患者可表现为炎症因子的低表达,但尚不能认为支原体感染能够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转录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基因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女性宫颈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妇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PV感染宫颈癌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宫颈癌筛查结果HPV结果阴性女性80名为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初次生育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产次、绝经状态。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ncRNA HOTAIR基因rs92077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易感性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在预期值与实际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该研究群体具有群体代表性;研究组LncRNA HOTAIR基因rs920778位点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T基因型、T等位基因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ncRNA HOTAIR基因rs920778位点TT基因型增加本地区女性对HPV宫颈癌的易感性,但与其病情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及鉴定。方法:将24 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 =12)及病毒感染组(n =12),病毒感染组腹腔注射1.0×106 PFU(200 μL)MCMV悬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悬液。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同时进行肝组织病毒分离、组织病理学及MCMV IE和M55基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匀浆病毒分离均为阳性,肝炎发生率为100%。在感染后第3天即发生肝炎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组血清ALT及AS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病毒感染组肝脏HE染色第3天可见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脏点灶状坏死,持续至第7天,Ishak评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在感染后第3天病毒感染组肝组织内可检测到MCMV IE及M55基因,且在感染后第7天仍可测得IE基因;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病毒感染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及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 结论:成功建立MCMV感染C57BL/6小鼠急性动物肝炎模型,其感染表现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