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1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155篇
内科学   711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3293篇
预防医学   406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418篇
  42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2月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共有42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40%。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是导致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42例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比33.33%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根据术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比较生存(n=493)和病死(n=7)患者,高龄、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具侵袭性、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比例较高(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颅内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特征以及病原菌分布状况,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方市某医院收治的2 76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结果,进一步探讨其特征、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纳入2 762例东方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病例, 2018年897例, 2019年926例,2020年939例。男性1 544例,女性1 218例。病例年龄0~83岁,其中60~83岁病例828例,占29.98%,<1岁婴儿408例,占14.77%。住院时间≤15 d的患者占61.44%;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占98.19%)、咳痰(占80.09%)、发热(占69.04%)、呼吸困难(占63.58%)等。冬季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占比最高,1 191例,占43.12%,其次为秋季,786例,占28.46%,春季521例,18.86%,夏季呼吸道感染病例最少,264例,占9.56%。2 248个合格样本中共分离出2 543株病原菌,单病原菌感染2 032例,双重感染186例,多重感染患者30例。革兰阴性菌1 922株,占75.58%,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23.28%)、鲍曼不动杆菌(10.54%)、大肠埃希菌(7.08%)以及铜绿假单胞菌(14.00%)为主。革兰阳性菌621株,占24.42%,主要以肺炎链球菌(6.1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75%)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40.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除头孢哌酮和头孢西丁)、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除阿米卡星)、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5.56%,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低于4.0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均不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等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0.00%~60.00%;肺炎链球菌中未发现青霉素G、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 东方市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特征较为典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冬季呼吸道感染风险较高,应引起卫生部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儿科术后感染现状及病原菌结果分析。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儿科进行手术的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术后感染监测,采集创面分泌物、尿液、咽拭子及脓液样本等送微生物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检测及鉴定。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手术儿童2 862例,年龄0~12岁,平均(6.39±0.61)岁;男女性别比为1.58∶1。手术时间为54~193 min,平均(89.67±12.14)min。切口类型以I型为主,1 214例,占42.42%。以择期手术为主,1 916例,占66.95%。手术类型以阑尾腹股沟疝修补术为主,1 121例(39.17%)。术后感染者71例,感染率为2.48%。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02株,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分别为90.32%、54.84%和51.61%,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敏感性均为100.0%。结论 儿科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病原菌耐药性较高,应尽量减少或避免经验用药,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5.
儿童头癣类型及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咏梅  何佳禧 《重庆医学》2001,30(4):381-381
近年来儿童头癣有增多趋势,为了解本地区儿童头癣类型及病原菌情况,现将我院皮肤科1996年1月~1998年12月期间有记录的173例头癣患者及病原分离结果加以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73例患儿均系我科门诊患者,其中84例来自重庆渝中区及近郊,其中89例来自涪陵、长寿等远郊和农村.男81例,女92例,男女之比为1∶1.14.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14岁.<3岁为24例占13.87%;3~10岁137例占79.19%;10~14岁12例占6.94%.患儿病程1周~3个月或更长.有明确诱因者54例,其中接触猫、狗38例,同伴传染8例,理发传染5例,共用梳子2例,1例脓癣患儿有接触病鸽史.其余多数患者否认明确诱因. 1.1 皮损特征 173例中,白癣162例,表现为头顶单发或多发性脱发、断发斑,有鳞屑、菌鞘.脓癣10例,单发性球状或蜂窝状脓肿,见脓头、断发,炎症明显.黑癣1例.多数病例伴瘙痒. 1.2 实验室检查 173例患儿均拔取病发,加10%KOH涂片镜检,114例为阳性,阳性率70.37%(114/173).有69例阳性者作真菌培养,用沙堡氏斜面培养基,恒温1~4周,其中45例有真菌生长;病原分离结果:白癣42例中为铁锈色小孢子菌35例,石膏样小孢子菌6例,犬小孢子菌1例.脓癣3例中,2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1例为犬小孢子菌. 2 讨论 从以上资料中可看出,重庆地区儿童头癣以白癣为主,本资料中白癣病例占93.64%,其次为脓癣占5.78%,黑点癣占0.58%,无黄癣病例,说明黄癣已基本消灭.在头癣病原方面虽近年来随宠物热兴起,各地均有亲动物性皮肤丝状菌引起头癣增多的报道,但据本资料分析,我市儿童头癣尤其白癣病原仍以铁锈色小孢子菌为主,占80%(36/45),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占17.18%(8/45),而亲动物性皮肤丝状菌犬小孢子菌则少见,占2.2%(1/45).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布及与耐药性的交互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2020年外科手术患者125例,其中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的患者73例(自身输血组),异体输血的患者52例(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PCR检测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对两组患者病原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交互关系。结果异体输血组52例患者共分离出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4.00%(17/50),革兰阴性杆菌占48.00%(24/50),真菌占18.00%(9/50);自身输血组73例患者共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15%(19/61),革兰阴性杆菌占49.18%(30/61),真菌占19.67%(1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组术后各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fimH、traT、aerJ、Einv、papGⅢ、pAI、cnf1、fyuA、cnf2、papC、papG、hlyA检出率均高于自身输血组(P<0.05);异体输血组病原菌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氨节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自身输血组(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数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布数均与耐药性有相关性(r=0.336,0.427,均P<0.05)。结论异体输血组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产生的毒力因子多于自身输血组,异体输血组病原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自身输血组,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数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分布数均与耐药性有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感染源及感染部位。抽取脓液或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对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入院前病程、糖尿病、累及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9.77%有明确牙痛史,17.44%患糖尿病,39.53%患者于发病7 d内就诊,15.12%患者白细胞计数≥15×10^(9)/L,56.98%患者出现蜂窝状炎症。以牙源性为主要感染来源,占比72.09%。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主要病因为智齿冠周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为多间隙感染,占比54.65%。下颌下间隙感染为单间隙与多间隙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为75.58%,共检出病原菌112株,48.22%为需氧-厌氧混合菌。需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主要为普氏菌,需氧-厌氧混合菌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牙源性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共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59.09%,草绿色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64%,两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00%。普氏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5%,对奥硝唑的敏感性为100.00%。通过治疗后,31.40%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为上呼吸道阻塞。对比未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与发生并发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发现,年龄≥60岁、农民、入院前病程≥7 d、糖尿病、多间隙感染、白细胞计数≥15×10^(9)/L是预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点、致病原因、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预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抗生素使用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总结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60例BV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并送检,细菌菌种鉴定采用梅里埃公司细菌鉴定系统进行分析,并对主要的细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 360例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共分离出390株致病菌株,主要菌株包括140株革兰氏阴性菌(35.90%)以及250株革兰氏阳性菌(64.10%),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对于万古霉素、利福平、磷霉素等耐药率较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以及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呈多药耐药,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多则对多数抗菌药物呈敏感性。结论 细菌性阴道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耐药性复杂,需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新冠疫情下发热门诊使用不同方法对空气消毒的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4间发热门诊,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间。实验组采用天使牌TSXG-100型壁挂式纯动态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对照组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对比两组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消毒后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0.00%(18/20)和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5);消毒后4 h空气菌落数分别为3.32和8.24cfu/1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0,P=0.0397);消毒后4 h菌落消亡率分别为65.55%和19.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00,P=0.0000)。对照组消毒后的空气样品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113株、真菌56株;实验组消毒后的空气样品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5株、革兰阳性菌21株,真菌17株。两组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均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属。结论动态空气消毒机对发热门诊空气动态消毒的效果显著,空气中病原菌数量显著减少,且效果更为持久,能满足门诊空气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菌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白细胞介素-8(IL-8)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未继发急性胆管炎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病原菌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急性胆管炎程度、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sCD14-ST、IL-8水平对于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4.1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1.34%,真菌3株占4.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91.38±25.67)pg/ml、(45.28±13.61)pg/ml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74.34±19.65)pg/ml、(32.06±10.44)pg/ml及轻度患者(P均<0.001),中度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均<0.001);预后不良患者急性胆管炎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89.84±25.09)pg/ml、(41.94±12.28)pg/ml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sCD14-ST、IL-8对胆道结石术后急性胆管炎患者预后的截断值分别为65.65、29.31 pg/m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68。结论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运用血清sCD14-ST、IL-8可较好区分疾病严重程度,且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