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3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3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5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696篇
内科学   42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706篇
综合类   6244篇
预防医学   94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508篇
  34篇
中国医学   651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1077篇
  2013年   951篇
  2012年   1308篇
  2011年   1428篇
  2010年   1405篇
  2009年   1310篇
  2008年   1245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972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孕妇,26岁,孕2产0.1999年3月自然流产,此次妊娠约孕30周,因感腹部胀痛,在当地进行B超检查,诊断为:单胎妊娠.羊水过多.因此前来我院就诊.使用日本东芝SSA-240A超声诊断仪,3.5 MHz凸阵探头检查显示:宫腔内测及一胎儿,胎动好,颅骨光环完整存在,脊柱连续性好,排列整齐,胸腹壁完整,胸部饱满,腹围明显小于孕月,胸部横切面胃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显示(图1,2),双顶径7.4 cm,股骨长径5.5 cm,心率134次/min.脐带为双动脉、单静脉,羊水厚约8.5 crm.胎盘I级,位于子宫底部.超声诊断为:①单胎中期妊娠;②胎儿发育异常(膈);③羊水过多.1周后住院引产,分娩一死婴,其外观胸围明显大于腹围.尸体解剖证实膈肌中心腱部分缺如,胃及小肠、部分结肠均进入胸腔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补片感染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例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TEP)手术后1例,开放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后1例,开放前入路平片手术后3例,网塞充填式手术后1例。结果:6例患者中,5例经过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后痊愈,1例经切口冲洗换药处理后二期缝合痊愈。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绝大部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补片才能治愈。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选择合适的补片是减低补片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辜永芹  刘丽  张龙凤  余招焱 《全科护理》2016,(24):2590-2591
是腹腔内或腹膜后脏器或组织经先天性膈缺损处以及外伤所致的膈破裂口进入胸腔所引起的疾病,发病较为少见[1]。本科于2014年11月收治了1例成人双侧先天性膈病人,并施行了腹腔镜下双侧膈修补术,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41-2842
探讨单孔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收治的腹股沟斜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单孔手术组(B组)和腹腔镜双孔手术组(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腹腔镜双孔组和腹腔镜单孔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补片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中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修补腹股沟50例,其中男44例,女6例;中位年龄45岁;单侧腹股沟47例,双侧3例;伴嵌顿8例,伴肠坏死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的2例,伴局部明显感染者6例,复发4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行无张力修补手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观察记录伤口愈合、积液、局部异物感或慢性疼痛以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49例患者伤口Ⅰ期愈合,仅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1年,复发1例,术后均无腹壁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发生。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补片修补腹股沟,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可作为无张力修补术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囊高位结扎与传统开放武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小儿外科腔镜中心2007年1月~2011年4月收治600例小儿腹股沟斜与同期小儿普外组收治600例腹股沟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儿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腔镜组术中发现523例单侧腹股沟斜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193例(37%),并避免解剖腹股沟管结构,无开放手 术组术中出血、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的腹股沟斜是安全的,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外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方法 将120例行腹外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在患者出院前测试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腹外手术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使其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8.
赵爽  刘荣波  周莹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0,(9):1670-167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在腹股沟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96例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评价不同平面图像在腹股沟区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3例斜患者(66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囊位于精索或圆韧带前侧(43/66,65.2%)或前内侧(15/66,22.7%);30例直患者(37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位于精索内侧(27/37,73.0%);斜及直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例股患者(3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冠状位"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 MDCT对腹股沟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手术前评估及手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阴囊小切口并固定精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小儿腹股沟斜患者56例行经阴囊上部小切口囊高位结扎术式进行分析,手术入路取经阴阜远侧、阴囊上部纵行小切口,长1.5Cm,助手用拇指和食指于阴囊上部将精索固定于指间,寻找到囊并分离至高位切断、结扎。结果56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20min,平均15min;术中失血0-3mL;住院天数2-7d,平均4d;术后阴囊肿胀轻微,无一例发生阴囊血肿;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一例腹股沟复发。结论阴囊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较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操作手术难度降低、时间缩短、损伤减少、切口美观,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修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修补术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为纳布啡组。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相同,其中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5分钟给予纳布啡0.2 mg/kg;对照组则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拔管时(T2)及术后30 min(T3)经外周静脉抽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浓度;并记录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患儿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患儿入PACU30 min后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躁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对照组在T2、T3时的HR、MPA、TNF-α、IL-6、IL-8较观察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