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8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115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93篇
口腔科学   384篇
临床医学   1457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1篇
特种医学   4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84篇
综合类   1512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206篇
药学   308篇
  4篇
中国医学   53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Ren ZW  Ni B  Song HT  Zhang MC  Guo X  Wang MF  Wang J  Li SK  Zhang F  Tao CS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9):657-660
目的 探讨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8岁,身高172 cm ,体重60 kg ,X线检查排除枕颈部畸形;对志愿者进行枕骨底到第三颈椎(C0-3)薄层CT扫描,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C0-3)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寰枢椎不稳的上颈椎模型中模拟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固定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 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仿真性好,可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内固定系统中螺钉在经过寰枢关节部位时应力最大,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论 双侧经寰枢关节螺钉及寰椎椎板钩固定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寰枢椎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992.
Wang XF  Chen BC  Shi CX  Gao SJ  Shao DC  Li T  Lu B  Chen J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39-842
目的通过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或后交叉韧带(PCL)部分松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屈曲间隙过紧进行处理,分析这两种方法对TKA术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测量6例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完整状态下、正常TKA、屈曲间隙过紧、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PCL部分松解TKA术后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及最大屈曲度。结果屈曲过紧TKA与正常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及旋转松弛度均显著较小(P〈0.05)。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后,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和旋转松弛度均明显增大(P〈0.05)。PCL部分松解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明显增加(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增加(P〈0.05)。与PCL部分松解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的内外翻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较大(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0°、30°、60°和90°时明显较大(P〈0.05)。屈曲过紧TKA的最大屈曲度(120.4°)与正常TKA(130.3°)及增加胫骨后倾角(131.1°)相比明显较小(P〈0.05)。增加后倾角与PCL部分松解(124.0°)相比,最大屈曲度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6)。结论屈曲间隙过紧TKA术后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最大屈曲度均减小;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后,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最大屈曲度均明显增大;PCL部分松解仅能明显增大前后松弛度。因此对于TKA术中屈曲紧张的膝关节,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比PCL部分松解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学。  相似文献   
993.
背景:以往肌腱损伤的修复方法有端端吻合、自体肌腱移植、同种异体肌腱或人工肌腱移植等,但均有其各自缺点。目的:探讨以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聚羟基乙酸复合材料作为支架材料,预构组织工程化肌腱重建家兔跟腱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家兔抽取股骨近端骨髓,分离所得细胞传代至第2代,加入10μg/L 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分化,并与Ⅰ型胶原溶液按一定比例移植于预张的聚羟基乙酸缝线上预制组织工程化肌腱备用。将家兔制备成跟腱缺损模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修复跟腱缺损: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Ⅰ型胶原-聚羟基乙酸缝线修复,丝线行端端修复。修复12周对各组肌腱行形态学、力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修复12周家兔肌腱组织病理切片:组织工程化肌腱组可见大量梭形纤维母细胞顺应力学方向排列均匀分布于胶原中,纤维细胞明显增多,胶原致密;Ⅰ型胶原-聚羟基乙酸缝线组可见部分纤维组织增生伴少许肉芽组织形成,胶原纤维呈松散网丝状,细胞排列紊乱分布不均;丝线组可见纤维组织旁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修复12周家兔肌腱生物力学强度:骨形态发生蛋白12+聚羟基乙酸重建肌腱的力学强度明显优于Ⅰ型胶原-聚羟基乙酸组,与丝线缝合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骨形态发生蛋白12+聚羟基乙酸重建肌腱的力学强度低于正常肌腱。提示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以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可望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特性,能用于修复跟腱缺损。  相似文献   
994.
经筋是对人体肌肉、肌腱、韧带和神经等软组织的高度概括。文章基于经筋的实质结构和功能特点,从软组织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了经筋病发病机制,认为各软组织之间的非生理性活动影响了经筋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高张力性经筋病变;根据经筋病病变规律,以“循经查灶,以痛为腧,松筋解结”和“动静结合,交互抑制,整体论治”为原则深度剖析了经筋病的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生物性骨载体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的制备方法,成分分析、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临床应用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尽的报道,阐述了为尽量降低BBC抗原性而采取综合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并分析归纳出BB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优点;(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合适的力学强度;(3)天然的多孔结构和合适的孔隙率;(4)能为宿主吸收替代;(5)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996.
由我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等编写的《膝关节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九章构成,从解剖到生物力学,从创伤到肿瘤,从先天性遗传疾病到各种关节炎,从骨科检查法到放射影像学,从超声到核医学,对膝关节  相似文献   
997.
实验性股骨头骨缺损修复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股骨头内骨缺损自然修复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脱位组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软骨下骨生物力学特性均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较低。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结论 股骨头脱位可致股骨头坏死塌陷,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有关,后两者间亦存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一种代偿反应,但可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囊腔闭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评价脊柱不同内固定对稳定性影响的骨折模型.方法 取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L1~L5)椎体标本,采用楔形截骨法及逐级撞击技术制作L3椎体骨折模型,应用步态分析仪数字动作捕捉及分析系统分别测试正常状态标本与骨折状态标本固定节段L2~L4的三维运动范围(range of movement, ROM)并计算各运动方向的刚度值.结果 实验组12具标本均形成胸腰椎A型骨折模型,平均撞击能量为61.7 J.测试过程中观察到骨折模型标本骨折类型较恒定,骨折模型标本的ROM和椎间刚度值:前屈为(9.50±0.81)°和(0.42±0.04) Nm/°,后伸为(8.84±0.88)°和(0.46±0.05) Nm/°,左侧弯为(15.18±1.28)°和(0.27±0.02) Nm/°,右侧弯为(15.22±0.94)°和(0.26±0.02) Nm/°,左旋转为(9.25±0.82)°和(0.44±0.04) Nm/°,右旋转为(9.21±0.73)°和(0.44±0.04) Nm/°,与正常标本相比均显著性增大(P<0.01),椎间刚度值显著减小(P<0.01).模型标本左旋转与右旋转,左侧弯与右侧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步态分析仪数字动作捕捉及分析系统的测试,采用楔形截骨法及逐级撞击技术相结合制作的牛脊椎A型骨折模型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9.
膀胱脱垂是女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针对膀胱脱垂的治疗方式众多,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总体治疗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本文旨在从生物力学角度思考膀胱脱垂的病因,探讨膀胱脱垂与应力损伤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以便更好地治疗女性膀胱脱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揭示法上肢各关节运动力学规律和运动特性,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推拿手法评价体系。方法对10名专业组及10名学生组受试者的法操作进行分析,建立法3环节(上臂、前臂、手)-3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多刚体运动生物力学模型;采集受试者法操作过程的实时数据,应用Workstation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建立法3环节-3关节多刚体生物力学模型,标记点设置明确,可以描述法运动学特性。在法外摆阶段,专业组伸肘角度为(38.304±1.776)°,学生组伸肘角度为(18.199±1.6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组前臂旋转角度为(58.706±1.675)°,学生组前臂旋转角度为(42.556±2.81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组屈腕角度为(79.516±1.654)°,学生组屈腕角度变化为(78.451±2.11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环节-3关节的多刚体生物力学模型可模拟法研究各关节空间运动关系,明确运动位移,确定空间角度,适宜用于推拿手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