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8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494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1622篇
内科学   853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3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90篇
综合类   3451篇
预防医学   722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3379篇
  9篇
中国医学   1411篇
肿瘤学   45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807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624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研究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根中的吲哚类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明确该植物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及文献参数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云南萝芙木根醋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20个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维诺任碱(1)、霹雳萝芙木碱(2)、四叶萝芙木新碱(3)、萝加灵(4)、西特斯日钦碱(5)、缝籽木醇(6)、柯楠醇(7)、二氢柯楠醇(8)、毛茶碱(9)、异毛茶碱(10)、佩立任碱(11)、10-羟基-16-表-花菊醇(12)、育亨宾(13)、降马枯星碱B(14)、洛柯碱(15)、阿枯米定碱(16)、去乙酰阿枯米灵(17)、利血平(18)、哈尔满碱(19)、梅林诺宁F(20)。其中化合物20对白色念球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3.12μg/mL,与临床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MIC值相同。化合物111对大肠杆菌,化合物111320对枯草芽孢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值为6.25~12.50 μg/mL,活性与植物源抗菌药物小檗碱相当。结论 化合物20为首次从萝芙木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316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单体化合物表现出潜在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2.
倪建成  范永飞  叶祖云 《中草药》2023,54(6):1963-1977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e Radix是中国传统补益中药材之一,兼具药用和食疗功效,主要含有挥发油、多糖、环肽、生物碱、皂苷、酚类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抗炎、抗癌、保护细胞、抑制酪氨酸酶、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以及太子参在临床、食疗、保健食品、化妆品、兽药制剂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应用进行总结,为太子参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3.
肉豆蔻Myristicae Semen是常用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和多酚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调节消化系统、抗癌、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通过对肉豆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念,从植物亲缘、采收时期和炮制方法、药效、药性、配伍、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肉豆蔻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预测去氢二异丁香酚、肉豆蔻醚、安五脂素、甲氧基丁香酚、榄香素、丁香酚和α-蒎烯等为其可能的Q-Marker,为肉豆蔻质量评价和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鲍朝利  许贺娟  李宇鹏 《新中医》2023,55(19):34-37
目的:观察归芍地黄丸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治疗组给予归芍地黄丸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Cr、BUN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归芍地黄丸联合氢氯噻嗪治疗CRF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经药物治疗的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神经传导指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上升、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效果确切,可改善血脂水平及血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6.
陆璐  成建 《现代预防医学》2021,(8):1403-1407
目的 探讨夫妻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现有叶酸代谢风险等级评估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45对曾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夫妻和110对正常对照,应用Sanger测序检测MTHFR 677、1298位点多态性,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女性、男性各基因型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据现有叶酸代谢风险等级评估策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级,比较两组中不同风险等级病例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病例组男性和女性MTHFR 677 位点C/C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C/T、T/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中男性和女性的MTHFR 677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男性和女性MTHFR 1298位点A/C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A/A、C/C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男性和女性MTHFR 1298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男性和女性的叶酸代谢风险级别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MTHFR C677T多态性变异与不良妊娠结果有明显相关性,不能排除男性MTHFR C677T多态性改变与不良妊娠结局无关,建议孕前夫妻双方同时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可根据叶酸代谢风险分级策略,为夫妻双方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叶酸增补方案。  相似文献   
167.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N5-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79名健康人和69名冠心病患者MTHFR基因的677碱基多态性突变C→T情况,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MTHFR基因突变型V677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提示MTHFR基因突变型V677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又一个遗传风险因子,为探讨冠心病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适合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样本,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将其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患者30例,研究组患者30例,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于本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其中常规组予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同时结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后高于常规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凝血指标显著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探讨醌型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QDPR)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对Beclin1的影响。方法 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构建UUO模型,Masson、COLⅠ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纤维化进展及QDPR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慢病毒输尿管逆行注射构建过表达QDPR基因和空载对照UUO模型,评估慢病毒感染效率和QDPR表达情况,并检测QDPR过表达对纤维化进展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结果 UUO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胶原纤维表达水平增高(P<0.05),QDPR表达水平降低(P<0.05),Beclin1表达增高(P<0.05)。通过输尿管逆行注射慢病毒,成功感染肾脏,并能增加肾脏QDPR表达。过表达QDPR后,胶原纤维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Beclin1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过表达QDPR抑制了Beclin1的表达水平,改善了纤维化的进展,提示过表达QDPR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进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P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PD患者5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进行MTHFR基因C677T位点检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按Hcy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正常Hcy组,测定两组的Hcy、叶酸、维生素B12、铁、总铁结合力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患者中T等位基因、TT基因型频率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C677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T基因型是Hcy的独立影响因素,伴有TT基因型者HHcy的发生率约是非TT基因型者的4倍(P<0.05);TT基因型是P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TT基因型者患PD的风险约是非TT基因型者的11倍(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T等位基因有可能为PD患者伴发HHcy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