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93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230篇 |
综合类 | 198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药学 | 8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加学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4):109-110
目的:探讨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收集120例典型颈椎病病例,对其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80例(66.7%),椎间隙狭窄49例(40.8%),骨质增生107倒(89.2%),椎间孔缩小、变形46例(38.3%),双边、双突征20例(16.7%),韧带钙化51例(42.5%)。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2.
腰椎增生的原因和性质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收集我院494,例腰椎增生,对其X线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腰椎增生的原因和性质。
临床资料 本文494例腰椎增生,根据是否兼存先天变异、骨折、椎间隙改变及曲度、稳定度变化分为兼存组和非兼存组。 相似文献
43.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30例颈椎病患者及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4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7.5岁。应用日本生产的Nd:YAG激光(波长1064nm)治疗系统,总热量控制在250-500J/椎间隙(颈椎)、400~800J/椎间隙(腰椎)。随访时间平均16.5个月,以MacNab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对颈椎病的有效率为90%,对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有效率为80%,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4.
病例资料 患者,女,68岁.数月来因颈痛、四肢无力加重在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体检:痉挛性双下肢轻瘫,上肢反射增强,临床拟诊为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4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5):415-41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固定融合术相邻节段椎间孔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84例的影像资料。评价腰椎复位与融合情况,并对手术节段的上位相邻节段双侧椎间孔的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PLIF术后完全复位48例,复位程度100%;部分复位36例,复位程度平均为(47.12±12.84)%。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2.07±8.70)月。末次随访时,腰椎CT显示椎体间融合率100.00%,未发现椎间融合器沉降、移位,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需二次手术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上位相邻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左右两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上位相邻节段双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上位相邻节段双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面积均较术后1周时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的节段前凸角由术前的(14.01±7.20)°增加至术后的(17.7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恢复椎间隙高度可以恢复节段前凸角,增大手术节段上位相邻节段的椎间孔孔径及面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与术后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2006-01-2010-01月,回顾性分析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A组行传统腰后路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B组术中常规钉棒系统加压。C组术中C型臂透视下矫正腰椎曲度。对患者术后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应用VAS及ODI对下腰部及双下肢疼痛症状评分。结果三组术后腰椎曲度丢失及椎间隙高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C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A组发生率为10%,B组为6.1%。C组腰痛VAS及ODI评分改善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曲度矫正临床效果良好,明显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融合术(anterior trans-intervertebral spac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ATIDF手术治疗的65例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63.4±11.2岁(35~85岁),病程18.2±8.4个月(4~28个月)。接受两节段ATIDF患者16例(C3~C5 7例、C4~C6 9例),三节段ATIDF患者38例(C3~C6 18例、C4~C7 20例),四节段ATIDF(C3~C7)患者11例。纳入患者中僵硬型后凸患者35例(53.85%),柔韧性后凸患者30例(46.15%);僵硬型后凸患者在减压时均采用了部分钩椎关节切除。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计算后凸的矫正率。采用颈椎MRI平扫和CT评估患者神经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记录纳入患者随访期间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纳入患者随访时间为33.5±5.4个月(24~50个月)。手术时间为158.2±31.4min(105~215min),术中出血量为117.6±36.3ml(65~200ml)。纳入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纳入患者术后颈椎后凸角度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后凸矫正率为147.43%。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手术节段局部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S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的平均椎间隙高度从术前的2.14±1.53mm增加至术后第2天的5.94±3.11m(P=0.001),末次随访时为5.36±2.47mm(P=0.001)。随访期间有8例(12.31%)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术后第2天有33例(50.77%)患者主诉吞咽困难,3例(4.62%)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ATIDF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后凸矫正,对于存在严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的僵硬型颈椎后凸具有良好的矫形和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一期先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行前路腹膜后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7~25个月,平均11.7个月。13例全部治愈,切口均一期愈合,症状消失,植骨融合,血象等指标正常。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与臭氧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技术与臭氧椎间隙内注射治疗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同时取10例腰椎间盘手术病人(均为自愿者)的腰部肌肉组织、黄韧带组织、纤维环组织、髓核组织进行体外臭氧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经6~12个月随访,平均7.9个月,根据M acnab的疗效评价标准,本组67例,优64例,良2例,可1例。病理结果提示:腰部肌肉组织、纤维环组织、黄韧带组织对照组与其相应臭氧组无明显改变;髓核组织对照组光镜下软骨细胞团清晰,臭氧组(30 m in与24 h)光镜下软骨细胞团模糊、界限不清,见大量囊性小囊、软骨细胞团的溶解。[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与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相补,效果叠加,与单一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与臭氧P0.01;与后路椎间盘镜P0.05),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