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40篇
  免费   4560篇
  国内免费   3317篇
耳鼻咽喉   994篇
儿科学   730篇
妇产科学   967篇
基础医学   4623篇
口腔科学   1187篇
临床医学   16468篇
内科学   5890篇
皮肤病学   723篇
神经病学   3430篇
特种医学   3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3779篇
综合类   31766篇
预防医学   5905篇
眼科学   2187篇
药学   12415篇
  213篇
中国医学   14434篇
肿瘤学   1386篇
  2024年   769篇
  2023年   2775篇
  2022年   2432篇
  2021年   2920篇
  2020年   2709篇
  2019年   2770篇
  2018年   1273篇
  2017年   2180篇
  2016年   2391篇
  2015年   2790篇
  2014年   4969篇
  2013年   4708篇
  2012年   6161篇
  2011年   6772篇
  2010年   6288篇
  2009年   6050篇
  2008年   7058篇
  2007年   6489篇
  2006年   6127篇
  2005年   6694篇
  2004年   5590篇
  2003年   5228篇
  2002年   4196篇
  2001年   3843篇
  2000年   2881篇
  1999年   2323篇
  1998年   2093篇
  1997年   1872篇
  1996年   1838篇
  1995年   1486篇
  1994年   1239篇
  1993年   807篇
  1992年   713篇
  1991年   611篇
  1990年   569篇
  1989年   562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正>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由Pavlakis等于1984年首先报道,是一组临床少见的全身系统代谢性疾病,呈母系遗传,是由于mt DNA A3243G点突变后造成线粒体酶复合体功能下降,继发无氧代谢代偿性增加、能量产生缺乏、自由基生产增多和乳酸堆积等一系列细胞功能障碍所导致,是线粒体脑肌病最常见的类型,占30岁以下脑卒中患者的14%。MELAS综合征病情复杂多变,误诊率较高,已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安宫黄体酮20 mg/d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痛经、月经不调或腹部不适等症状缓解情况,随访一年记录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痛经、月经不调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研究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一年,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安宫黄体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研究主、被动最大张口度(AMMO、PMMO)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8只健康雄性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只。实验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其中左侧翼外肌被切断以阻断其功能;对照组绵羊未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2、24周对所有绵羊体重、AMMO、PMMO、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特点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实验组只有右侧保留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术后12、24周,实验组绵羊AMMO、PMMO、极限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绵羊AMMO和PMMO与骨融合区宽度、长度、面积及钙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 < 0.05),其中骨融合区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12、24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中阻断翼外肌功能可阻止骨强直的发生;对于早期髁突矢状骨折,可通过牙合垫或牙合板进行张口训练,进而阻断翼外肌功能。当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强直时,骨融合区面积越大,张口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分别运用开放性手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5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中患者均实施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腰痛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获得解决,观察组中患者的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开放性手术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针注射器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对照组使用传统注射笔注射;比较两组低血糖、疼痛、皮肤不良反应及胰岛素漏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糖、疼痛、皮肤不良反应及胰岛素漏液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均无胰岛素过敏情况的发生。结论:无针注射胰岛素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胰岛素漏液、低血糖及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