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8篇
  免费   986篇
  国内免费   882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934篇
口腔科学   5102篇
临床医学   2879篇
内科学   675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79篇
特种医学   737篇
外科学   3253篇
综合类   8656篇
预防医学   1382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3688篇
  68篇
中国医学   2375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819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869篇
  2015年   986篇
  2014年   1530篇
  2013年   1591篇
  2012年   1859篇
  2011年   2013篇
  2010年   1781篇
  2009年   1696篇
  2008年   1683篇
  2007年   1627篇
  2006年   1409篇
  2005年   1469篇
  2004年   1235篇
  2003年   1169篇
  2002年   863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991.
患者女性,32岁。因17腭侧牙龈红肿、并有脓液流出。到我院特诊科就诊。1个月前因右上后牙长期冷、热刺激痛,于外院行17根管治疗。拍摄X线片显示:17腭侧、近中颊侧、远中颊侧3个根管均恰填,牙周膜未见增宽.根尖周未见异常密度影,见图l。经与患者沟通行CBCT检查,CBCT显示:17远中颊侧根、腭侧根属单根管,根管内见高密度充填影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比较初学者应用两种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和Her0642预备树脂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仿制单弯树脂根管32个,15名初学者分别用两种机用镍钛系统Protaper和Her0642进行根管预备,2个仿制单弯树脂根管为阴性对照.分别从推出根尖碎屑量、根尖偏移量及根管弯曲度变化等方面评价两种器械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rotaper组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平均减小6.77°,Hero642组减小5.480°,Protaper组减小根管弯曲度较Hero642组明显.Protaper组成形后的根管宽度均值均大于Hero642组,且根管口、根中1/3成形后的根管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管预备过程中Protaper器械折断3支,Hero642器械折断1支.结论 对于初次使用机用镍钛器械的操作者,尽管Protaper具有良好根管成形的优点,但Hero642系统操作技术简单容易掌握、高效、安全,更适合初学者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993.
新加坡牙科学校最早成立于1929年,是英国远东殖民地的中第一所牙科学校.第一批毕业的学生被授予口腔外科医师证书(Licentiate in Dental Surgery Licentiate in Dental Surgery).新加坡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于1962年成立.牙学院在1966年以独立学院的形式加入新加坡大学,包含4个系:保存齿科Conservative Dentistry)、口腔外科(Oral Surgery)、预防口腔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以及修复学(Prosthetic Dentistry).1981年,新加坡大学改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07年,新加坡牙学院、医学院与国立医院合并成立国立大学卫生系统(National Universitv Health System,NUHS).其任务包括临床、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含氟量为1450ppm的牙膏再矿化根龋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不含氟牙膏组(对照组)和1450ppm含氟牙膏组(实验组)。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检查根面龋的硬度、病损范围、菌斑指数,用电阻抗(ECM)仪测量根面龋的电阻值。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9名受试者参加研究(实验组89名,对照组90名),156名(87.6%)完成整个研究。研究结束时,实验组根面龋的龈缘距离高于对照组[(0.34±0.42)mm和(0.19±0.36)mm,P=0.021)];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1.25±0.78和1.56±0.77,P=0.015);LgECM值高于对照组(3.52±0.54和3.24±0.40,P<0.001);根面龋变硬的数量百分比高于对照组(34.18%和15.58%,P=0.027)。结论含氟量为1450ppm的牙膏可以有效地再矿化根面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胸段椎管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为胸段椎管腹侧显露的手术入路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副成人胸椎椎管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的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取成人湿性胸段脊柱标本6副,切除部分胸椎侧方结构以观测是否能改善椎管腹侧的暴露范围及视角。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胸段脊柱,然后应用efilm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胸椎椎管相对较小,胸椎的上关节突从后上方观察呈-“V”字形,T1的上关节突间距离最宽,向下逐渐减小,至T5、T6节段最小;胸椎的横突向后侧方倾斜,其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从第一胸椎至第十胸椎越来越小,这些结构特点构成了后方入路显露胸椎腹侧的障碍。通过对湿性标本模拟手术入路对骨窗咬除后CT扫描观测对椎管腹侧的暴露,侧前方手术人路视角最大,较联合经椎弓根一关节突入路的视角增加约20°角。结论传统的后方入路暴露胸椎椎管的腹侧较为困难;椎弓根、胸椎横突及与之相连的部分肋骨是侧方到达椎管前方的主要骨性障碍,胸椎侧前方人路可以是胸椎腹侧占位的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6.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通过定量的方法反映循环中红细胞大小变异性的指标.近期较多研究发现RDW的升高能够作为预测人群心血管疾病预后不良的指标,即使RDW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处于高值的人群存在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本文综述了RDW与高血压发病、血压水平、血压形态及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RDW升高提示高血压预后不良的机制.由于RDW简单易得,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风险评估有潜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应用后入路松解复位、直压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7例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损伤部位第5~9胸椎,均为Frankel A级,均伴有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采取后入路松解减压,复位后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并植骨。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平均7.4个月,1例术后1个月死于脑出血,其余均获骨性融合。Frankel分级无改善。结论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致伤力强大,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后入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对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根管治疗时3种不同预备方法根管治疗约诊间痛(EIAP)的发生率。方法 将265例老年患者的292颗急、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M组、G组和H组,分别采用Mtwo镍钛机用器械改良单一长度技术、G钻改良步退技术、不锈钢H锉常规步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分析3组患者的EIAP发生率。结果 M组、G组和H组的EIAP 发生率分别为5.81%、6.38%、19.64%。统计分析表明:M组和H组、G组和H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 5),M组和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2 5)。结论 Mtwo镍钛机用器械改良单一长度技术、G钻改良步退技术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根管治疗的疼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失败病例84例,患牙86颗,依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及再治疗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分析其初治失败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86颗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40颗,根管遗漏18颗,冠渗漏11颗,牙折9颗,超填6颗,牙髓牙周联合病变2颗。结论:根管清理不彻底或充填不严密是造成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对根管进行严密充填是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根管治疗中诊断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初次根管治疗失败的下颌第二磨牙62颗,根尖片不能确定根管解剖形态以及可疑遗漏根管,患牙采用CBCT进行扫描三维重建。结果使用CBCT确定下颌第二磨牙中52颗为C形根管,C形根管发生率达83.87%,C形根管中28颗为C1型变异根管(53.84%),18颗为C2型变异根管(34.62%),6颗为C3型变异根管(11.54%)。52颗患牙除2颗因根管侧穿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外,其余50颗患牙通过热牙胶充填与垂直加压技术将软化的牙胶充入不规则的根管系统,达到严密充填根管,根管再治疗后患牙成功治疗的有50颗(96.15%),均无不适症状。CBCT在根管治疗中辅助定位变异根管,定位准确率较高。结论 CBCT影像精密度高,可从三维角度分析根管,在根管治疗中诊断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