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25篇
  免费   1856篇
  国内免费   2287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003篇
口腔科学   458篇
临床医学   7046篇
内科学   5144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463篇
特种医学   29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6927篇
综合类   11604篇
预防医学   1716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4083篇
  106篇
中国医学   1766篇
肿瘤学   636篇
  2024年   328篇
  2023年   1143篇
  2022年   1005篇
  2021年   1268篇
  2020年   1238篇
  2019年   1297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1078篇
  2016年   1321篇
  2015年   1464篇
  2014年   2377篇
  2013年   2434篇
  2012年   3095篇
  2011年   3514篇
  2010年   3011篇
  2009年   2890篇
  2008年   2909篇
  2007年   2597篇
  2006年   2258篇
  2005年   2225篇
  2004年   1871篇
  2003年   1610篇
  2002年   1289篇
  2001年   996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503篇
  1998年   371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以及支架后管腔面积增大的机制。结果IVUS比CAG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3.48±0.29)mmvs(3.36±0.33)mm,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17.7±2.9)atmvs(12.8±2.4)atm,P<0.001],QCA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13.2%±6.6%vs16.6%±9.1%,P=0.044);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CAG达96.2%,而IVUS只有37.7%。IVUS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16.13±1.87)atmvs(12.62±2.61)atm,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3.64±0.53)mmvs(3.31±0.57)mm,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9.90±2.05)mm2vs(8.84±1.67)mm2,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49.15%±9.03%vs54.24%±10.05%,P<0.001];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CAG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IVUS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44.2%)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植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4.50±1.67)mm2vs(3.68±0.97)mm2,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IVUS较CAG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支架更好地选择,可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更小的面积狭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8-甲氧沙林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细胞骨架蛋白形成的影响。方法:正常人黑素细胞取自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用罗丹明结合毒伞素对细胞骨架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结果:8-甲氧沙林可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促进黑素细胞骨架蛋白合成。结论:8-甲氧沙林可能通过诱导黑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骨架actin蛋白生成,从而影响黑素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3.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椎体良恶性肿瘤、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0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和检查配合,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康复指导等措施。结果30例术后2~48小时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3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椎体良恶性肿瘤、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迅速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分析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之不足,探讨补充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之临床效果.方法:C型臂下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或游离骨折块,使骨折达到暂时稳定态,同时施以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并保留克氏针到初期骨痂形成而去之.结果:此法减少了外固定支架手术过程中因骨折不稳定而多次调节架干的不足,使手术操作时间缩短,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出血,减少了不稳定骨折早期骨折再移位的发生,防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克氏针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长管状骨骨折方法不仅保留了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的优点,而且克服了单臂外固定支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是一种有效治疗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5.
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病例,收集并总结了其中9例食管再狭窄的介入治疗。结果 9例介入治疗中,3例再次支架置入,1例校正支架位置,3例球囊扩张,2例清除支架腔内食物,均保持食管再通。结论 对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后再出现狭窄,仍可再次行食管球囊扩张治疗和食管支架再置入术,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6.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在临床上已开展多年 ,在缓解梗阻 ,延长病人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作为姑息性治疗的价值已得到公认[1]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 ,在内镜直视下 ,用覆膜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及食管支气管瘘、吻合口胸膜瘘 6 8例 ,近期疗效显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中男 4 2例 ,女 2 6例 ,年龄4 2~ 81岁 ,平均 6 3岁 ,6 8例经电子胃镜检查 ,病理证实 :鳞状上皮癌 6 5例、腺癌 3例。其中、食管癌 5 6例 ,贲门癌 12例 ,全组伴发瘘者 9例 ,(食管支…  相似文献   
117.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11例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按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的原则,采用RF-Ⅱ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8.
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Colles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lles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大部分可通过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而得到治愈。而开放性Colles骨折采取外固定治疗时由于开放伤口的存在,创面处理极不方便,增加病人痛苦,不利于患肢整体功能的恢复,并且有较多的并发症。1998年9月至2002年9月采用手法复位和克氏针撬拨复位,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开放性Colles骨折58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椎体血管瘤外科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患者,12个椎体(胸椎4个,腰椎8个)CT导引下行侧椎弓根穿刺。穿刺针到位后,先造影了解椎旁静脉丛位置、引流静脉以及针尖是否位于粗大血管内,后注射骨水泥至椎体填弃满意。结果 穿刺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椎体填充达1/2椎体以上或病灶大部填充。临床症状: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外科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剧痛,增加椎体稳定性;而且避免因椎体开窗术造成创伤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联合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cross-femoral bypass grafting,CFBG)的单臂支架型血管(aortouniiliac,AUI)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07年2月,对8例因髂动脉的特殊解剖条件无法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治疗。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股股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以及下肢血供情况等。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15个月死亡。3例原发性内漏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自愈。8例平均随访24个月(3~72个月),旁路均通畅,1例于术后1年吻合口轻微狭窄但无下肢缺血症状。结论因髂动脉解剖条件复杂不能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