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309篇 |
免费 | 7897篇 |
国内免费 | 81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39篇 |
儿科学 | 1570篇 |
妇产科学 | 1086篇 |
基础医学 | 10502篇 |
口腔科学 | 2080篇 |
临床医学 | 16878篇 |
内科学 | 15091篇 |
皮肤病学 | 1165篇 |
神经病学 | 3778篇 |
特种医学 | 300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0篇 |
外科学 | 7303篇 |
综合类 | 37083篇 |
预防医学 | 7321篇 |
眼科学 | 1650篇 |
药学 | 14656篇 |
375篇 | |
中国医学 | 11892篇 |
肿瘤学 | 50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736篇 |
2023年 | 5067篇 |
2022年 | 5659篇 |
2021年 | 7005篇 |
2020年 | 4761篇 |
2019年 | 4486篇 |
2018年 | 2258篇 |
2017年 | 3578篇 |
2016年 | 3571篇 |
2015年 | 4089篇 |
2014年 | 5482篇 |
2013年 | 5459篇 |
2012年 | 7285篇 |
2011年 | 7948篇 |
2010年 | 7006篇 |
2009年 | 7046篇 |
2008年 | 7718篇 |
2007年 | 6802篇 |
2006年 | 6249篇 |
2005年 | 6542篇 |
2004年 | 5057篇 |
2003年 | 4649篇 |
2002年 | 3711篇 |
2001年 | 3218篇 |
2000年 | 2411篇 |
1999年 | 2064篇 |
1998年 | 1730篇 |
1997年 | 1641篇 |
1996年 | 1513篇 |
1995年 | 1248篇 |
1994年 | 1021篇 |
1993年 | 750篇 |
1992年 | 630篇 |
1991年 | 534篇 |
1990年 | 484篇 |
1989年 | 420篇 |
1988年 | 156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91篇 |
1985年 | 8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们自1999年6月开展Momose式小切口(4~6mm)无缝线人工碎核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人工碎核组(A组) :32例32眼;男19例,女13例,年龄5 5~72岁,平均6 4 2岁;超声乳化组(B组) : 相似文献
62.
缺氧诱导因子—1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3):146-149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由缺氧、铝、镁、镍等诱导细胞产生的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两者属碱性螺旋。环-螺旋-PAS家族蛋白。近年研究发现,HIF-1参与心血管发育的调控,与缺血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进一步探讨HIF-1在机体缺氟、缺血稳态中的作用,对研究缺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6,23(1):38-39
20060331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6受体TNFa受体mRA的表达/钟连生(徐州医学院附院皮肤科),马道铭,崔盘根…∥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9).-673~675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37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30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上IL-6受体爱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相似文献
65.
冷向锋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23(3):231-233
前列腺癌的发生除了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表达有关以外,细胞凋亡过程的抑制也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对凋它分子TRAIL(TNF related apoposis inducing ligand,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一代药物。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肝豆状核变性11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Ivilson's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铜代谢障碍并在体内蓄积是该病基本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我院自1984~199612年间,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病人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7例,女4例,男:女=1.8:1。初诊年龄5~13岁,其中10~13岁9例。自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4年,最短2周,以数月至1年为多见。家族史中,父母近亲婚配2例,亲属中患同种疾病者2例。 临床表现:以肝病为首发症状7例。11例中黄疸4例,纳差伴恶心呕吐4例,腹痛3例,颈静脉曲张2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