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48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可以从整体上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能较全面地揭示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生物体系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这些变化与传统手段的测定结果相联系,能够发现相关疾病发生的早期代谢组标志物簇并评价治疗成果。其研究方法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相一致,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笔者现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2.
中药"药性-功效-应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历代医家均强调"药性互参"、"性效结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的学术思想。单味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功效,每种功效都与药物本身的药性密不可分。研究发现,单味中药的多种功效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笔者从"药性互参"分析中药的多种功效,从"性效结合"分析中药的基本功效,最后得出结论,药物的多种功效都是建立在基本功效基础之上的。由此可以帮助医者更好的认识中药,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3.
张艳教授认为心脑肾相关理论以整体观为切入点,心、脑、肾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血脉相通和精神互用,心病与"心主血脉""心藏神"关系密切,心、脑、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心-脑-肾轴"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符合病因病机,心、脑、肾同调,补心温肾安神,使肾阳得温,脑髓得充,心气充沛,心功能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44.
董凯  董娜 《光明中医》2016,(2):157-160
目的证明辨证论治之应用延伸——以整体性系统性观念来治疗糖尿病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融汇古今消渴、糖尿病文献资料及自身临床体会,在病因病机演化发展、辨证分型及方药治疗上以整体观和系统观进行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始终体现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结果整体观系统观在辨治糖尿病上是合理的和有效的。结论整体观系统观是辨证论治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延伸,这是一个哲学范畴,不单适用于糖尿病,对其他疾病辨证施治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45.
通过梳理整体观念、脏腑辨证及脏腑整体观发现,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调和,则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若肺脾核心的脏腑功能虚损,则阴阳失衡,肺病由生。采用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辨证哮病发现,脏腑功能失调为哮病的发病根源,外邪侵袭为致病外界条件。哮病主病在肺,涉及诸脏。肺脾功能正常则诸脏各司其职、各守其位,故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和谐是阴平阳秘、哮病不发的关键。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失调,引发气机紊乱、津液不归正化,聚而为痰,郁久化热,如此痰饮、郁热相兼为患,标本虚实繁复错杂,故哮病常呈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象。  相似文献   
146.
《黄帝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祖国医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它强调了人体各部并非孤立,而是有机联系的,并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在脐针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视“落脏”。落脏,即在治疗过程中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调理相关脏腑,以达到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中提出了经络病位模型,分别是皮-肉-脉-筋-骨,这一疾病模型为脐针“落脏”提供了思路。现就《黄帝内经》中经络病位观,浅谈脐针落脏方法。  相似文献   
147.
中药外治法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方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改善皮肤局部症状,使之恢复正常,起到以外治内,祛邪扶正,治愈疾病的作用。1中药药浴疗法中药加热外用能疏通经络和气血,改善局部皮肤损害和全身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以中药药浴疗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洗渍的方法有浸洗法、淋浴法、坐浴法、熏洗法、溻渍法等。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整体观思维培养在综合内科临床带教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的78名综合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及流程,观察组接受中医整体观思维培养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能力情况、内科知识学习情况、带教满意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知识考核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带教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整体观思维培养在医院综合内科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经过管理人员实施相应的带教方法后综合内科护士的护理能力以及知识考核结果均有所好转,并且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9.
从脏腑整体观谈淋证的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证是临床常见的症证 ,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 ,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目前临床对淋证的治疗多从肾与膀胱立论施治 ,认为其病机为湿热蕴于下焦 ,导致气化不利所致。临床宗此观点施治 ,虽疗效尚可 ,但乏效者亦不少。笔者从临床实践观察分析 ,本病若能从脏腑整体观辨证施治则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中脏经》认为“五脏不通 ,六腑不和 ,三焦痞涩 ,营卫耗矢 ,皆可致淋。”认为淋证为一种全身性疾患。这一论述是最早从整体观念出发来认识淋证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脏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整体观辨证观对中医整体护理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工作 ,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但实践必须要以理论为指导 ,为此 ,对中医护理进行理论探讨 ,是非常必要的。将中医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辨证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对比、探讨 ,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 ,故在引进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同时 ,仍可保持中医学术体系中所体现的整体观、辨证观 ,取二者之长 ,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