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47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在政府以及中西医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疫情得到了较快、较好的控制.反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可以发现"和"思想在宏观层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观层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微观层面(人的身与心的关系)上,均有不同的体现."和"思想作为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2.
美国理论家贝蒂·纽曼于1974年提出系统模式理论,从整体观、系统观层面探讨压力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的调节反应和重建平衡的能力,该模式认为个体是通过个体内部、人际间、个体外部多种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护理通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总结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与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整体辨证,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认识肾脏局部的病理改变,进行微观辨证,整体辨证与微观辨证有机结合,同时汲取与利用现代研究成果。结果: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肾阳虚衰为本病的常见证候,湿、痰、瘀兼挟为患系病变过程中的标实特点; 肾间质纤维化与中医“癥积”相似,和“湿、痰、瘀”相关; “辨证”与“辨病”并重,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则会更加精准地把握病变过程和本质。结论:整体与微观并重而确立治疗法则,是提高本病临床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4.
接到纪立农主编的邀请为本期刊登的文章《中国1型糖尿病的社会成见:请停止对这种可控慢性病患者的歧视》一文写篇评述时,一开始我是犹豫的,因为纪教授希望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入手,而我目前的专业是社会人类学。但后来转念一想,自2014年5月开始接触1型糖尿病病友及其家属这个群体以来,我学到的、感悟到的丰富鲜活的知识若能与大家分享,为纪教授等倡导的从人这个整体观  相似文献   
115.
急慢性胃炎"肝脾同治"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揭示了脏腑间相辅相成、克中有生、动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脾胃与肝胆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清肝胆和脾胃,舒肝木实脾土,升肝阳助脾阳可作为急慢性胃炎的诊疗思路,温胆汤、补中益气汤,依据脾胃病机,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6.
王均玉 《陕西中医》2021,(3):356-359
基于古代及现代文献对经筋理论的论述,对股骨头坏死与经筋的关系进行探析。髋部足六经筋维持着髋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髋部经筋发生病变,会在髋周软组织出现结筋病灶点,导致病变部位出现疼痛和功能受限。结合现代医学及生物力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探析了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和优势,认识到经筋理论指导下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亦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和“筋骨并重”原则,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医疗的核心价值从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对生命全程的动态关注,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观已深入人心。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整体观是凝聚智慧,兼容哲学的中医思维观,更是系统恒动,与时俱进的中医诊疗观。简要介绍当前大健康战略背景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医整体观的传统内涵,认为中医整体观在新健康观背景下在葆有原创的恒动性、广泛性、宏观性的特色上,要积极与现代化接轨,要分清主次、讲求精准。  相似文献   
118.
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也从身体症状为主逐渐转向身体与心理症状并重,且心理症状和身体症状密切相关,二者互相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西医使用抗组胺制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过敏性紫癜可归属"葡萄疫""肌衄""斑毒"等范畴,内因多禀赋不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气不摄血;外因为风湿、火热等外邪侵袭,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辨证分型用犀角地黄汤、牛蒡解肌汤、三妙散合四妙勇安汤、三仁汤、芍药甘草汤、金匮肾气丸合黄土汤等;酌加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品配合心理疏导可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疗效。"社会-生理-心理"医学模式与中医形神合一、整体观、情志与五脏相关等高度契合,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是内在器官生理功能的反映,体现在疾病诊疗和预防中,"百病生于气""七情所伤,虽分五脏,但必归于心";治疗身体症状时身心同治,可取得更好疗效;心理干预,静心安神、说理开解、乐曲消愁、赏花解郁等,个体化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不仅可减轻心理压力,缩短病程,提高依从性,还可显著减少复发,显著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有明显心理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9.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0.
整体观指导下的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雄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78-3379
从中医整体观角度来认识、探讨整体护理,其理论及实践过程与中医"整体观"理论及实践过程吻合默契,故中医护理人员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把中医"整体观"理论和其指导下的中医护理的临床思维方法即辩证施护,运用到现代整体护理的护理程序的各步骤中,既能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又能让传统中医护理在现代护理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让祖国医学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