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0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02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761篇
内科学   224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388篇
外科学   1928篇
综合类   5436篇
预防医学   912篇
眼科学   152篇
药学   1655篇
  37篇
中国医学   1233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1234篇
  2013年   1118篇
  2012年   1451篇
  2011年   1579篇
  2010年   1510篇
  2009年   1296篇
  2008年   1337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162篇
  2003年   1147篇
  2002年   1000篇
  2001年   940篇
  2000年   895篇
  1999年   720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514篇
  1995年   422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盐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8月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0例,按照摇骰子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与平衡性评分、前庭症状指数,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χ2=3.906,P=0.048);治疗1周后,2组患者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5 d后,2组患者平衡性评分高于治疗前,前庭症状指数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平衡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前庭症状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4.329,P=0.037)。结论 盐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泉州正骨廖氏手法推拿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中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泉州正骨廖氏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血液流变学、肩关节功能评分、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病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消失时间、肩关节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总时间、对治疗方案及效果满意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L-6、IL-8、IL-10、CRP、WBC、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VA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FuglMey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单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宜春欧阳骨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条件的56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28例单纯PVP治疗,观察组28例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成效和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两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术后第3个月,相较于术前,两组腰背部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而椎体前缘高度升高(P<0.05),观察组脊柱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而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ODI评分相较于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邻近椎体病变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  相似文献   
994.
尾椎骨错缝是指因慢性累积性应力作用导致尾椎排列关系发生紊乱,或因直接暴力导致尾椎损伤(包括尾椎骨折和脱位),常出现尾骨痛。许多医生基于“成人尾椎是融合成一块”的理论,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笔者1997年12月~2005年3月共收治本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  相似文献   
995.
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疗效差等原因,该病成为骨伤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核心病机。随着手法研究的深入,临床上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整脊手法类型也比较多。手法治疗是通过治疗者的徒手力量或借助某些简单的器械作用于患者身体局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手法又称为按摩或推拿。手法治疗在骨科疾病尤其是筋伤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手法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演化出多种流派,如长安朱氏骨伤流派、清宫正骨流派、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岳阳张氏骨伤流派等。不同流派的手法虽有差异,但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皆有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患者颈部的气血循环,还能改善“骨错缝”的结构应力异常状态等。文章整理不同流派关于脊柱疾病(尤其是颈椎病)的学术思想相关文献,对其手法治疗的操作要点和作用机制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前臂旋前、旋后复位术治疗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确诊为桡骨头半脱位的120例患儿。采用医院门诊HIS系统分析患儿的病史资料;按不同复位方式分为前臂旋前组(n=56)和前臂旋后组(n=64)。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并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及复位后关节功能优良率(前臂旋转、肘关节屈伸功能)。结果 12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中,平均年龄(2.54±1.01)岁;女73例(60.83%)高于男47例(39.17%);受伤部位以左侧为主(70.00%);脱位时间多为12~20点(75.83%);101例(84.17%)患儿在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前均存在上肢被牵拉史;98例(81.67%)患儿无桡骨头半脱位病史;脱位原因主要为牵拉(82.50%)。前臂旋前组和前臂旋后组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脱位时间、上肢牵拉史、既往桡骨头半脱位病史、脱位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臂旋前组第一次复位成功率及复位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前臂旋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997.
钟小奎  刘小娟 《当代医学》2006,12(11):25-2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指按压法,部位为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论多指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8.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见。笔者自2000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手术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本病45例(治疗组),疗效满意,并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3例(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100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7-210
脊髓损伤是常见致死、致残原因,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困扰,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针刺对脊髓损伤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在其治疗中扮演重要地位,故该文从选穴规律、针刺手法、针刺方法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特点,发现针刺治疗脊髓损伤选穴灵活,多取俞募穴、背部穴、八髎穴、远近配穴以及辨证选穴;针刺方法多样,可用电针、芒针、耳针、温针等;针刺时可在进针时辅以一定手法、配合单式及复式补泻手法等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