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492篇
  免费   13311篇
  国内免费   8501篇
耳鼻咽喉   3584篇
儿科学   4730篇
妇产科学   3197篇
基础医学   5522篇
口腔科学   1197篇
临床医学   61859篇
内科学   29520篇
皮肤病学   3099篇
神经病学   5670篇
特种医学   178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27757篇
综合类   67388篇
预防医学   17277篇
眼科学   3673篇
药学   40271篇
  402篇
中国医学   18668篇
肿瘤学   866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882篇
  2023年   7228篇
  2022年   7726篇
  2021年   9621篇
  2020年   6755篇
  2019年   4186篇
  2018年   3384篇
  2017年   7242篇
  2016年   9002篇
  2015年   11435篇
  2014年   17713篇
  2013年   20200篇
  2012年   29317篇
  2011年   32107篇
  2010年   29685篇
  2009年   21842篇
  2008年   20560篇
  2007年   17038篇
  2006年   13372篇
  2005年   9363篇
  2004年   8673篇
  2003年   6614篇
  2002年   5867篇
  2001年   5279篇
  2000年   3550篇
  1999年   2939篇
  1998年   1335篇
  1997年   1053篇
  1996年   1042篇
  1995年   879篇
  1994年   767篇
  1993年   541篇
  1992年   545篇
  1991年   447篇
  1990年   391篇
  1989年   350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结构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萎缩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开滦集团公司1063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按分界值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同时用CT线性测量脑的相关部位以诊断脑萎缩情况,并对各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系数及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1063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资料完整者共计511名,其中108名有认知功能障碍,髓质脑萎缩55名、皮质萎缩5名、混合型萎缩30名;认知功能正常者403名,髓质脑萎缩214名、皮质萎缩13名、混合型萎缩62名。认知功能障碍组脑萎缩的发病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组间颞叶海马钩回间距(26.86mm±3.73mmvs25.95mm±3.80mm)及海马钩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的比值(0.21±0.02vs0.2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钩回间距、皮质脑萎缩、混合型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分别为r=-0.094,P=0.034,r=-0.156,P≈0.000,r=-0.147,P≈0.000),以海马钩回间距20mm提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度最高(98.14%),混合型脑萎缩的特异度(84.86%)、准确度最高(72.80%)。结论CT测量相关脑结构,判断脑萎缩类型可以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Swyer-James综合征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19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行HRCT扫描,其中13例有深呼气末及深吸气末HRCT扫描,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结果19例共累及37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叶血管纹理细小,其中35叶(95%)容积缩小;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19例、肺结核2例、细支气管炎6例和节段性肺不张3例。结论CT及HR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脑室外引流并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内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收集2003年1月~2007年5月海南省临高县医院收治的28例脑室内积血(intraventricula rhematoma,IVH)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42-75岁,平均59-3岁。有高血压病史16例,外伤史2例,10例病史不详。入院时GCS〈8分20例,8~12分8例。双瞳散大4例,双瞳缩小3例,双瞳不等大15例,一侧瞳孔不圆6例。CT扫描:一侧脑室积血10例,双侧脑室12例,合并第三脑室积血2例,全脑室铸形4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4.
结核性胸膜炎及肺组织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常可引起胸腔积液,当积液超过一定量压迫肺组织导致肺组织压缩而产生呼吸困难时,需要抽吸胸水来缓解压迫症状.2002~2003年,我们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代替50 ml注射器抽取大量胸腔积液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昼夜节律改变.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心衰组,同期门诊体检的无心血管疾病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生物阻抗法每小时1次动态监测心率(HR)和每搏输出量(SV).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HR、SV均存在昼夜节律,但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心衰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5),而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与SV呈正相关(P<0.01),而心衰组HR与SV总体上也呈正相关(P<0.01),但在凌晨100~400之间,两组HR与SV分布曲线明显不同,心衰组HR与SV分布曲线出现分离现象,HR下降而SV上升,呈负相关(P<0.01),而同时段的对照组HR与SV则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和SV分布的昼夜节律受损,在凌晨100~400之间,HR与SV分布趋势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996.
胸腰段后凸畸形影响腰椎诸节段矢状面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胸腰段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Scheuermann s病、老年性脊柱后凸、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体肿瘤、软骨发育不全等〔1、2〕,除了脊柱本身的因素外,胸腰段后凸畸形可由腹部肿瘤引起〔3〕。脊柱曲度正常时,身体重力线应通过各节段生理弯曲的交界处。胸腰段以上重心位于胸椎的前部,胸腰段后凸畸形所造成的成角的或短弧形后凸畸形使损伤平面以上躯体的重心更趋前移,必将进一步加重后凸畸形〔4〕。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患者不断增多,胸腰段后凸畸形常出现局部不稳定,脊柱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丛远高  钱忠权 《中国骨伤》2007,20(12):855-856
20世纪90年代AO学者Gerber、Palmar等相继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的新概念以来,出现了以生物学固定为基础的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这一崭新的骨折治疗方法已逐渐应用临床并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1-2]。自2005年1月-2006年4月采用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1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左7例,右11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其中交通伤10例,跌伤4例,砸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15例。按AO长管状骨骨折的综合分类法:42-B1型5例,B2型6例,B3型2例;42-C1型2…  相似文献   
998.
1病历摘要病例1:女,22岁。发现头部肿物6个月。体格检查:左颞顶枕及右枕有一大小约15cm×10cm的肿物。皮肤表面呈淡褐色,有斑块状色素沉着,其中左颞顶部皮肤粗糙、皱褶;肿物下坠,类似橡皮肿,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质地极为柔软,触之如棉絮,无波动感。CT示肿物为软组织及液体密度影,颅骨完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9.
穿刺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穿刺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0例,术前CT定位,在局麻下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引流.全组均治愈,无一例死亡.术后硬膜外血肿1例,气颅3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1年6个月,平均9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00.
丹参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探讨丹参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9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84只行左侧提睾肌主滋养动脉夹闭造模,在缺血2.5 h时,丹参组腹腔注射丹参(42只),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42只),两组分别设缺血再灌注10、20、30、40、50、60、90 min观测点(每个观测点6只)。观测结束后,迅速切取提睾肌,放入电镜固定液。电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健康对照组正常情况下,组成肌原纤维的粗、细2种肌丝沿其长轴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均可见明暗相间的带,肌浆内见有较多糖原颗粒及少量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肌浆网纵向分布于肌原纤维周围,线粒体膜及嵴清晰可见,基质着色深,无肿胀、空泡形成等改变,在肌丝之间分布有较多糖原颗粒;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10、20、30、40、50、60、90 min的2组各观测点,其病理变化较相似,肌丝模糊、凌乱,部分溶解、消失,甚至完全消失,肌浆网不同程度扩张,线粒体变大变圆,基质变淡,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部分线粒体极度肿胀,呈空泡状。丹参组,其病理变化大体相似,肌纤维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线粒体极度肿胀,肌纤维紊乱。丹参能有效地消除线粒体的水肿,恢复肌纤维,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