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69篇 |
免费 | 1698篇 |
国内免费 | 6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7篇 |
儿科学 | 78篇 |
妇产科学 | 129篇 |
基础医学 | 1718篇 |
口腔科学 | 1576篇 |
临床医学 | 4161篇 |
内科学 | 954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385篇 |
特种医学 | 12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2016篇 |
综合类 | 5620篇 |
预防医学 | 1449篇 |
眼科学 | 109篇 |
药学 | 1746篇 |
154篇 | |
中国医学 | 710篇 |
肿瘤学 | 15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60篇 |
2023年 | 933篇 |
2022年 | 1144篇 |
2021年 | 1442篇 |
2020年 | 1269篇 |
2019年 | 882篇 |
2018年 | 496篇 |
2017年 | 670篇 |
2016年 | 760篇 |
2015年 | 771篇 |
2014年 | 1180篇 |
2013年 | 1182篇 |
2012年 | 1385篇 |
2011年 | 1574篇 |
2010年 | 1433篇 |
2009年 | 1255篇 |
2008年 | 1184篇 |
2007年 | 996篇 |
2006年 | 988篇 |
2005年 | 860篇 |
2004年 | 707篇 |
2003年 | 512篇 |
2002年 | 383篇 |
2001年 | 311篇 |
2000年 | 242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近期临床分离的3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情况及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三种AmpC酶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常规检测和用药的参考。方法:用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和三维实验法分别检测AmpC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和三维实验法的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56.7%、13.3%、10.0%,头孢西丁药敏实验与三维实验相比,存在较高假阳性率82.4%,表型筛选法与三维实验符合率达96.7%;17株耐头孢西丁菌株的药敏实验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对青霉素类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复合药物、氨基糖苷类均呈高比例耐药,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的头孢菌素类较为敏感,而对亚安培南和头孢肶肟的敏感率达100%。结论:表型筛选法操作简单省时,且准确率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治疗产AmpC酶菌感染以亚安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肶肟较优。 相似文献
102.
周宇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2,(9):75-78
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D打印实验中心建设为例,详细阐述了医疗机构3D打印实验室的项目概况、功能规划、设备配置及组织架构等,并总结了建设成果及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蒽环类药物(ATC)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亚临床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通过ROC曲线评价3D-STI检测心脏亚临床损伤的价值。结果:2组化疗前后的常规二维参数中仅E/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化疗中期及后期的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值,较对照组及研究组化疗前、化疗初期均增加(均P<0.05);研究组化疗后期的整体环形应变(GCS)值,较对照组及研究组化疗前、化疗初期均增加(均P<0.05)。绘制ROC曲线可知,GAS和GLS的AUC> 0.7,当GAS截断值为-31.51%时,评价ATC对心脏亚临床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1%、92.91%;当GLS截断值为-17.48%时,评价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78.5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S与ATC累积剂量的相关性较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化疗过程中GAS检测A...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探讨克氏针钝头技术联合3D打印体外导板技术微创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钝头技术联合3D打印体外导板技术微创治疗的2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 女14例;年龄为19~65岁, 平均43.6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1型3例, B2型7例;C1型6例, C2型5例。记录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3个月(12~24个月)随访。21例患者共置入33枚螺钉, 其中S1螺钉15枚, S2螺钉18枚;术中透视次数为13~27次, 平均21.8次;手术时间为65~130 min, 平均88.6 min。9例患者通过骨盆前方皮下内固定来稳定骨盆前环。术中无血管损伤发生。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14例, 良5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0.5%(19/21)。末次随访时根据骨盆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 良8例, 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 女20例;年龄19~79岁, 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 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 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 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 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 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 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 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 转化为STL文件后, 分别打印, 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 相似文献
108.
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 NX 10.0)设计新型股骨近端骨折外固定架模型,并使用新鲜股骨尸体标本模拟实验操作。结果表明,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形态设计的外固定架能提高克氏针钻入股骨颈的准确性,减少透视及软组织切开损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对于不耐受手术、身体情况差等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于红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0):36-38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及冠脉三维造影扫描患者碘过敏反应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抽签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行CT增强及冠脉三维造影扫描的10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时观察组另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理状态、碘过敏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两组碘过敏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 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碘过敏反应发生几率,且患者也相对满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直丝弓矫治减少了弓丝弯制,强调托槽粘接的精准性,而托槽间接粘接技术较直接粘接具有定位精准、椅旁操作时间短的优点,因此间接粘接技术在直丝弓矫治领域受到青睐.然而传统间接粘接方法实验室操作过于繁琐.近几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使直丝弓托槽间接粘接趋向于精准化和个性化,并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步骤,带来了质的改变.本文将就数字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