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70篇
  免费   1077篇
  国内免费   372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414篇
口腔科学   227篇
临床医学   3194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6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27篇
综合类   8073篇
预防医学   1140篇
眼科学   304篇
药学   2609篇
  70篇
中国医学   13238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690篇
  2021年   760篇
  2020年   694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748篇
  2014年   1614篇
  2013年   1540篇
  2012年   1925篇
  2011年   2102篇
  2010年   2056篇
  2009年   1728篇
  2008年   1854篇
  2007年   1718篇
  2006年   1537篇
  2005年   1677篇
  2004年   1529篇
  2003年   1496篇
  2002年   1277篇
  2001年   1176篇
  2000年   1110篇
  1999年   873篇
  1998年   748篇
  1997年   636篇
  1996年   581篇
  1995年   469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术前3D数字化技术模拟手术复位及操作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收治的92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模拟组(术前CT扫描数据导入Minics软件内进行三维重建模拟骨折复位、手术入路等操作)、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各46例.3D模拟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6~62岁,平均42.2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6~65岁,平均41.1岁.患者分别于术后4、6个月到门诊接受膝关节功能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3D模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08.6±16.2)min vs.(119.4±20.0)min、(180.5±36.1)mL vs.(224.3±40.6)mL、(90.6±11.7)min vs.(102.5±14.3)min,P<0.05],3D模拟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93.48%vs.78.26%,P<0.05);术后4个月,3D模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78.33±8.61)分vs.(74.18±9.25)分,P<0.05],术后6个月,3D模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即刻、术后4、6个月,3D模拟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TPA、PA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模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与对照组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D数字化技术模拟手术复位及操作有利于减少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解剖复位率,促进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病中医推拿斜扳疗法进行生物力学建模分析研究,比对脉冲激励的传统斜扳法和简谐激励的改良斜扳法两种不同手法的力学特性。方法假设椎骨为刚体,椎间盘及周围韧带等软组织为黏弹性体,建立模拟L1~5的5自由度振动系统,对基本方程进行解析求解。结果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的疗效与频率有关。在频率≤1的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作用下,病变节段最大位移都大于脉冲激励传统斜扳法下的最大位移。随着病变位置下移,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的损伤比相比脉冲激励传统斜扳法逐渐下降,安全性增高。结论使用频率≤1的简谐激励改良斜扳法,治疗效果优于脉冲激励传统斜扳法,且可控制损伤。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联合口服盘龙七片治疗A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邳州医院治疗的A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50例)和研究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联合口服盘龙七片,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血清IL-1、IL-6、TNF-α水平及治疗后4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早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 d治疗后,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患者拆除石膏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0%vs 48.0%,χ2=12.703,P<0.01)。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联合口服盘龙七片治疗A3型桡骨远端骨折,较之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能有效降低骨折炎性反应,缓解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究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5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5例施予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PFNA)治疗、25例施予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对照组各项手术指标不及观察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复位架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复位架组和手法复位组,每组30例。复位架组采用复位架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肘内翻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标准。结果:复位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手法复位组短[(33.73±10.33)min,(40.55±9.44)min,t=9.223,P=0.000;(13.95±2.96)d,(17.75±4.10)d,t=1.425,P=0.037]。术后6周时共有3例患者失访(复位架组1例、手法复位组2例),复位架组9例发生肘内翻、手法复位组15例发生肘内翻,2组患者肘内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8,P=0.085);复位架组治愈20例、好转9例,手法复位组治愈13例、好转15例,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8,P=0.088)。结论:复位架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并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吞咽电刺激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和摄食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吞咽电刺激和门德尔松手法,分别观察两组蛙田饮水实验及吞咽功能积分变化。结果:吞咽电刺激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结论:吞咽电刺激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腕关节影像学参数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桡骨相对高度大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均具有一定疗效,但前者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形态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与术后1周影像学参数、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两组跟骨宽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跟骨高度、Bohler角均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有助于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经济压力,促进跟骨形态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在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各自的优缺点。方法笔者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3年收治的符合胫骨中下段A42 1~3型及部分B42 1~3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DCP或LCDCP)钢板固定手术方式,比较组(25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式,随访期限为16个月,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性愈合周期。结果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在治疗周期、术后疼痛指数、治疗费用上明显占优势。治疗效果:传统组2例出现伤口红肿,1例经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伤口感染、骨外露,后期采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后康复,1例骨折延迟愈合,二次手术植骨治疗后康复;比较组未出现伤口问题,1例因内固定位置不良,二次手术矫正后康复,并发症及骨折愈合周期均低于传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在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