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1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6篇
内科学   97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88篇
预防医学   3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51篇
  21篇
中国医学   37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中南药学》2018,(1):121-12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卒中患者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房颤脑卒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通过对患者进行卒中病因分型,分析华法林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为临床医师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同时对患者出院带药进行用药教育。结果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房颤卒中患者,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治疗策略。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治疗团队,能为药物治疗决策提供积极帮助,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宣教,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2.
183.
184.
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高血压病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心房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房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ATI受体阻断剂(ARB)则可能减轻或中止RAS的不良效应,使房颤得以控制。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房颤治疗的作用及对左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龚浩  周胜华  胡威  彭宇镇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3):390-391,39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预防阵发房颤复发的疗效及对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52例阵发房颤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A组口服依那普利加胺碘酮,B组单服胺碘酮,随访6个月,每3个月作1次心电图(ECG)检测Pd及统计房颤发作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Pd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Pd值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两组病例的Pd值均进一步降低,A组下降程度较B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3个月两组病例平均每人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前3个月相比均明显减少(P<0.01),A组减少程度较B组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那普利可能有预防阵发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服用阿托伐他汀同时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hs-CRP、LAD以及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觉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加良好(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LAD以及LVMI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效果明显较之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7.
心脏犹如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泵,每次跳动能够将回流至心脏的血液泵向全身,为各种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节律源于窦房结规律的电活动:有规律的电活动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保证了心脏协调一致地跳动。  相似文献   
188.
柴晓芸  唐琦 《北方药学》2014,(6):162-163
目的:使房颤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对房颤患者及家属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前,强化健康教育。结果:病人及家属对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实施健康教育的患者能够按时随访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效减少了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无严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探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TEE检查且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138例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因怀疑为其他心血管疾病而接受TEE检查的对象47例作为对照组。TEE多切面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耳超声图像,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耳容积参数,所有对象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左房三维容积图像,并导入Qlab9.0分析软件,获取左房的容积及变化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左心耳容积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不同左心耳功能患者的血栓形成及自发显影情况。  结果  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射血分数、左心耳射血分数、心耳容积变化率、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和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心耳排空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 < 0.05),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左心耳最大容积和左心耳最小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5)。房颤组中,左心耳功能正常89例(64.49%),左心耳功能轻度下降31例(22.46%),左心耳功能中重度下降18例(13.04%),不同左心耳功能状态患者的血栓形成和自发显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功能中重度下降患者的血栓形成率高于轻度下降和正常患者(P < 0.05);功能中重度下降患者的自发显影严重程度高于正常患者(P < 0.05)。  结论  TEE在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患者左心耳功能下降水平越高,发生血栓形成和自发显影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90.
【摘要】 目的 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术前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收集,分析POAF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498例患者入选,其中132例(26.5%)患者发生POAF,POAF首次发作于术后(50.9±27.2)h,即77.3%的患者在术后2~3 d内(24~72h)首次发作;平均发作(2±1.6)次,54.5%的患者发作1次;房颤平均发作持续时间(42.0±67.5)h,50.8%的患者房颤发作≤24h;发作POAF的患者平均年龄(54.0±9.7)岁,术后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段增长而增加,50~60岁、60~70岁、70~8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28.3%、36.0%、62.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将患者依据有无POAF分为术后房颤组(n=132)及术后无房颤组(n=366),两组患者在手术年龄[(54.0±9.7)岁比(49.3±10.1)岁]、发病年龄[(46.8±10.4)岁比(43.1±10.8)岁]、病程时间[(84.1±78.0)m比(69.0±64.7)m]、X线提示肺淤血、术前左心房内径[(44.0±7.5)mm比(41.2±6.7)mm]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3.2±6.1)mm比(41.3±5.1)mm]、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术中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病变、进入ICU时心率[(73.9±12.3)次/min比(77.2±13.2)次/min]、术后左心房内径[(38.4±5.5)mm比(35.4±5.0)mm]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和进入ICU时心率是POAF的保护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51,95%CI 1.027~1.075,P=0.000)、术前左心房内径(OR=1.045,95%CI 1.007~1.083,P=0.019)和术后左心房内径(OR=1.077,95%CI 1.029~1.128,P=0.001)是POAF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术前和术后左心房扩大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素。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后新发房颤;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