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9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1篇
内科学   95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70篇
预防医学   3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39篇
  17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目的对ACEI/ARB预防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新发房颤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在纠正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分为2组,A组93例加服培哚普利,不能耐受者换用缬沙坦。B组93例不服用ACEI/ARB类药物。入选患者每半年到医院复查电解质、肝肾功、心脏彩超和动态心电图,共随诊2年。结果两组患者在6、12个月新发房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服用ACEI/ARB组新发房颤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ARB类药物对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新发房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Left atrial volume index)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远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18例,并根据术后第12个月体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临床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复发与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的左房容积指数大于无复发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VI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LAVI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术后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与术后复发的关系,从而了解自主神经去神经化对房颤射频消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按照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3例与正常组37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4 d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4 d MeanHR及H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后4 d MeanHR及H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均有显著降低可能会抑制患者术后的早期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分析探讨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致完全前循环型脑栓塞(TA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AF致T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超早期溶栓联合脱水剂降颅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凝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出血转化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14.6%,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为25.0%,对照组死亡率为33.3%,观察组死亡率和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F致TACI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早期溶栓联合早期降颅压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5.
冯倩  赵东坡  师淼  吴泽阳 《心脏杂志》2022,34(4):399-403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房颤(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P)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114例AF合并HFpE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服沙库巴曲缬沙坦,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心室重构指标[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指标(QRS波时限、QTc间期、平面QRS-T夹角)、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1L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Apelin水平,Spearman分析临床疗效与心室重构指标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AVI、LVMI、QRS波时限、QTc间期、平面QRS-T夹角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NT-proBNP、CH1L1水平低于对照组,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低血压、头痛、咽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失访病例。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AF合并HFpEP患者临床疗效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D、LAVI、LVMI呈负相关(P<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AF合并HFpEP效果确切,且治疗效果与心室重构相关指标的改善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6.
我国是房颤发病大国,且患病人数日趋增加。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卒中。调查发现,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年每20名房颤患者中就会有近1人(5%)发生卒中,并且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特点。减少由房颤引起的卒中,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对于有中、高卒中危险性的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也就是服用抗凝药物。这个观点已在国内和  相似文献   
147.
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作为一种非热消融技术,是治疗房颤的新型消融方式.这种能量形式采用一系列持续数微秒的高振幅电脉冲,当强脉冲电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电穿孔,从而导致细胞稳态遭到破坏甚至死亡.由于脉冲电场具有独特的非热性和组织特异性,因此与射频和冷冻消融相比,PFA的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且发挥作用更快.本文主要介绍了PFA的原理和特性,阐明了PFA用于房颤治疗的组织特异性和应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8.
房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心房的重构(包括电学重构、解剖重构和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密切相关.房颤可诱导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和(或)功能异常,进而反馈性地促进心房功能性折返基质的形成,发生电学重构;循环往复的电学重构造成心房基质的改变,失活的心房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心房逐渐纤维化,出现解剖重构;与此同时,心房广泛的纤维化进一步阻碍电冲动的传导,反过来加重电学重构;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可通过正向反馈环机制促进房颤的维持和复发.早期治疗心房重构可延迟甚至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9.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在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效果已十分肯定。但对于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患者,其治疗效果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目前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主要是通过对PBMV的改进以及与一些其他方法的联用。如溶栓治疗的改进、经皮左心耳封闭技术(PLAATO)等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房颤技术的改革等。通过PBMV与这些技术相结合,很大地提高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0.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东方心房颤动防治策略研讨会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05年6月3至5日在上海浦东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40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老中青三代专家济济一堂,就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了交流。陈灏珠院士首先就房颤的诊疗进展作了概述,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房颤经导管治疗方法学的逐步成熟,同时强调治疗对策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胡大一教授通过录像介绍了中国房颤的流行病学概况,提出中国有800万房颤患这一严峻现实;指出在我国,高血压病已经成为房颤的首要病因,同时房颤患的抗凝、抗栓治疗有待加强。黄从新教授从心房的解剖结构、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到临床治疗方法学的进展作了论述,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