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引导性骨再生术(GBR)的应用缺陷包括:屏障膜容易塌陷、吸收,不可吸收膜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容易早期暴露导致不理想的骨再生。膜的放置过程中容易导致颗粒状骨粉的移位和扩增位点凸度的丧失。尤其在不易维持成骨空间的骨缺损类型中,GBR在骨再生能力上往往具有不可预期性。因为传统的骨替代材料仅具有骨传导性而没有骨引导性,屏障膜在缺损形态不佳时难以维持一个稳定的骨再生空间。块状自体骨移植相对于使用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的引导性骨再生术的优势在于:具备良好的成骨特性和生物机械性能。即使在不易维持成骨空间的骨缺损类型中,块状自体骨移植能提供新骨形成改建所必需的骨源细胞,理想的外形重塑以及良好抗微动和抗吸收特性。我方观点:GBR植骨效果的远期稳定性不优于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92.
忙总结、办年货、访客户……各种公私活动给人们带来压力,另外。冬季的寒冷也会给人们在实施这些活动时带来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体验性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级护理本科生为对象,将临床护理学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体验课程,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情境设置、预设体验任务,借助体验道具的使用,使学生同时体验患者的躯体及心理感受,并由教师带领完成引导性反馈。实验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75.9%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有必要,24.1%认为有必要;70.4%的学生对体验性教学的组织和安排非常满意,29.6%满意;100.0%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自己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照顾。结论体验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能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94.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α F G F)对引导性骨再生( G B R)的作用,增强 G B R 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16 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四组,每组 4 只,造成兔双侧桡骨干10 m m 节段性骨缺损,以硅胶管桥接骨缺损,实验侧管内置入人基因重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ra F G F)24 μg,对侧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于术后2、4、6 及8 周各处死一组兔,作 X 线、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侧术后2 周即在骨断端髓腔、骨内膜及皮质断面处有新骨形成,并长入管内血肿,术后4 周新骨长入血肿中心,8 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8 周时仅出现部分骨愈合。结论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 F G F)可促进 G B R,增强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
96.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涉及牙髓和牙周组织,其诊疗难度较大,预后一般不佳。本文报道1例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重度牙槽骨缺损的上颌第一磨牙,经根管治疗术、牙周基础治疗、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和同期根尖手术联合治疗,达到意向性保留患牙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98.
王海波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8):897-900,F0004
目的:将带蒂筋膜瓣作为引导膜,研究它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双侧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带蒂筋膜瓣),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A组(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铁板内固定术,设为B组(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行一般情况观察,两组均于在第4、8、12、16周后进行实验动物大体形态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动物大体形态观察、x线片、组织学检查、骨形态计量分析检测,发现植骨区骨痴形成、植入物内部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B组均明显优于A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B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提高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前后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证明提高引导膜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
目的:回顾性分析487例牙种植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到2010年2月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接受种植治疗的487例种植患者,共植入种植体1 026颗,其中包括ITI系统703例、四川大学的CDIC系统257例,Anthogyr系统66例.461例患者采用切开翻瓣法,26例使用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