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50篇
  免费   9522篇
  国内免费   8181篇
耳鼻咽喉   1116篇
儿科学   1279篇
妇产科学   1463篇
基础医学   9489篇
口腔科学   1713篇
临床医学   31315篇
内科学   24073篇
皮肤病学   1060篇
神经病学   5632篇
特种医学   119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6篇
外科学   20054篇
综合类   59595篇
预防医学   10190篇
眼科学   5516篇
药学   22267篇
  702篇
中国医学   13513篇
肿瘤学   5990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283篇
  2023年   4503篇
  2022年   5514篇
  2021年   7643篇
  2020年   4881篇
  2019年   4473篇
  2018年   2343篇
  2017年   3887篇
  2016年   4575篇
  2015年   5494篇
  2014年   9153篇
  2013年   9187篇
  2012年   12738篇
  2011年   13975篇
  2010年   12901篇
  2009年   13413篇
  2008年   14495篇
  2007年   12994篇
  2006年   12823篇
  2005年   12878篇
  2004年   10302篇
  2003年   9098篇
  2002年   7372篇
  2001年   6299篇
  2000年   4581篇
  1999年   3666篇
  1998年   3018篇
  1997年   2633篇
  1996年   2360篇
  1995年   2050篇
  1994年   1669篇
  1993年   1155篇
  1992年   915篇
  1991年   803篇
  1990年   586篇
  1989年   665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临床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护理教育的效果。如何培养临床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如何帮助她们理论联系实际并完成角色转变,是临床带教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PDCA循环管理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按计划(P)、执行或实施(D)、检查(C)和处理(A)的原理,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32.
GE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微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出芽或其它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在机体的生理或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血小板也参与了血管生成。文中就血小板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式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自体修复方法及用材。方法 用同侧髂胫囊转位修复外伤性ACL断裂16例。结果 随访7年,优良率81.2%。结论 用髂胫囊修复ACL,有完全的韧带转化功能,具有取材广,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血肿局部炎症、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CSDH的发病机制,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8例CSDH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及IL-6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VEGF浓度高于血清中。病例组血清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IL-6浓度高于血清中。CSDH患者血肿液VEGF、IL-6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局部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局部炎症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而参与CSDH发病机制。抗炎治疗、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7.
莪术油抑制大鼠血管成形术后胶原积聚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学刊》2003,21(8):1244-1245
  相似文献   
3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模拟高原模型,应用脑干湿重比率法定量脑水肿情况、应用荧光素钠透过率测定BBB通透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脑组织VEGF mRNA含量以及应用蛋白印迹法半定量脑组织VEGF含量。结果:大鼠在高原24 h后脑组织含水率明显增高(P<0.05),荧光素钠透过率显著增加(P<0.01);VEGF mRNA转录及其表达显著增高(P<0.001)。结论:VEGF表达在高原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52岁。因突发头痛、神志不清、频繁呕吐40min于2005年2月3日入院。入院前行走时突发头痛、随即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鼾声呼吸伴频繁呕吐,“120”急救人员赶到检查时发现患者血压为60/40mmHg,意识模糊,脉搏细速,频繁呕吐,立即展开了扩容、静滴多巴胺等抢救,急送本院;经门诊头颅CT检查示基地池、环池、  相似文献   
40.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100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对照组100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动态血压、心脏功能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厄贝沙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压晨峰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还可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