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07篇 |
免费 | 1561篇 |
国内免费 | 6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6篇 |
儿科学 | 241篇 |
妇产科学 | 65篇 |
基础医学 | 477篇 |
口腔科学 | 58篇 |
临床医学 | 2931篇 |
内科学 | 1357篇 |
皮肤病学 | 364篇 |
神经病学 | 224篇 |
特种医学 | 3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889篇 |
综合类 | 6002篇 |
预防医学 | 1996篇 |
眼科学 | 584篇 |
药学 | 6399篇 |
106篇 | |
中国医学 | 1010篇 |
肿瘤学 | 13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0篇 |
2023年 | 1119篇 |
2022年 | 1223篇 |
2021年 | 1408篇 |
2020年 | 798篇 |
2019年 | 698篇 |
2018年 | 368篇 |
2017年 | 627篇 |
2016年 | 692篇 |
2015年 | 775篇 |
2014年 | 1186篇 |
2013年 | 1262篇 |
2012年 | 1544篇 |
2011年 | 1669篇 |
2010年 | 1356篇 |
2009年 | 1121篇 |
2008年 | 1208篇 |
2007年 | 1000篇 |
2006年 | 941篇 |
2005年 | 982篇 |
2004年 | 804篇 |
2003年 | 734篇 |
2002年 | 537篇 |
2001年 | 463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276篇 |
1998年 | 187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从而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组织坏死引起的溃疡,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老年人口的比例及长期卧床病人增多,褥疮在各科中都可发生,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容易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病人医疗费用及护理人员的人力投入。各医院收治的危重老年病人中有不少病人在院外已并发了严重的褥疮,入院后给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因此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及社区保健人员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该科应用“安舒妥”透明敷料预防褥疮得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在缺乏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株及其抗血清情况下,用普通大肠埃希菌和抗血清替代品即能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验的实验,以减少实验开支。方法用鞣钙液代替OK血清,硫酸铝钾液代替。血清,分别与活的和死的大肠埃希菌做玻片凝集。结果鞣钙液与死、活大肠埃希菌都凝集;硫酸铝钾液只与死大肠埃希菌凝集,与活大肠埃希菌不凝集。结论采用该法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玻片凝集反应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4.
巴比妥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止惊及基础麻醉药物,常用的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和速可巴比妥等。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丘脑和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信息传入而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剂量-效应”关系,在一定的剂量使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从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16.7%、17.5%和21.5%;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表现出很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6.3%、79.9%、79.6%和73.2%。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6.
4年间我院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我院4年间儿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耐药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指导儿科临床合理选用抗大肠埃希菌药物。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从儿科临床标本分离的84株大肠埃希菌按照分离时间分为2001-2002年组(2001年1月-2002年12月)48株和2003-2004年组(2003年1月-2004年12月)36株,分别比较两组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和对2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ESBLs检测结果:2001-2002年组产ESBLs株检测率为37.5%(15/40),2003-2004年组产酶株捡出率为46.9%(15/32),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2003-2004年组比2001-2002年组耐药率明显升高,22种抗生素中除外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菌外,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增幅为(16.7%-88.9%),经x^2检验,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耐药率上升最快的5种抗生索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嚷肟、头孢拉定、头孢呋辛。耐药率上升较慢的5种抗生素分别为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和四环素。结论:儿科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发展迅速,以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最为显著,且呈多重耐药趋势。治疗上不宜选用头孢类抗生索和复方磺胺甲嗯唑,应选用头孢西丁、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以及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87.
更昔洛韦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指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治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相关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ITP)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血清HCMV DNA PCR和(或)HCMV IgM检测呈阳性ITP患儿46例,采用逆转聚合酶扩增反应(RT-PCR)检测巨核系祖细胞中HCMV晚期抗原mRNA,并行GCV治疗,判定其疗效及应用指征。结果46例血清HCMV-DNA PCR阳性和(或)血清HCMV-IgM阳性的ITP骨髓巨核祖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19例,GCV治疗有效16例,mRNA阴性27例,GCV治疗有效4例。阳性组疗效高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MV感染的ITP患儿,若对常规治疗无效,应检测其巨核祖细胞内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者是应用更昔洛韦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注射剂与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构成本及其效果。方法 将符合带状疱疹典型临床症状的门诊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注射剂与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副反应评价指标按卫生部1994年不良反应制定标准。结果 更昔洛韦与泛昔洛韦的治愈率分别为86.0%和82.9%,显效率分别为100%和95.1%,但泛昔洛韦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更昔洛韦。结论 泛昔洛韦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90.
1990-2004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1990至2004年上海地区11所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33495株对21种抗菌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多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在15年间呈上升趋势。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自69.0%和30.0%分别增至85.0%和71.4%。对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唑啉(24.0%-48.3%)、头孢呋辛(18.0%-45.7%)、头孢克洛(33.3%-46.8%)的耐药率均增长,尤其是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自1990年的6.0%增至2004年的35.2%。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15年间明显增高,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自1990年的11.0%增至2004年的55.4%。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缓慢上升(44.0%-54.0%)。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甲晤唑/甲氧苄啶(SMZ/TMP)耐药率始终较高。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呋喃妥因则保持了对大肠埃希菌的良好抗菌活性。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在2000-2004年间逐渐上升,自14.7%增至36.5%,产ESBL菌株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者。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在1990-2004年的15年间普遍呈明显增高趋势。 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在1990--2004年的15年间普遍呈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