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2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6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277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396篇
特种医学   3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71篇
综合类   2871篇
预防医学   407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1188篇
  14篇
中国医学   1604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32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增强扫描已成为CT检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随着螺旋CT的出现,螺旋CT血管造影、肝脏双期CT增强扫描等新技术得以日益广泛的应用。CT增强的效果取决于注射速度、延迟时间、扫描方法等技术条件的选择。确切了解这些因素对CT增强的影响,恰当地选择扫描、注射的相关条件,对于扫描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方法:取S—D大鼠11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考察,10只大鼠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表现,造模成功率为90.9%。结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适合进行脑缺血损伤的有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3.
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预注对保护循环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预注在围麻醉期对循环稳定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5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参附组在麻醉前给予参附注射液50~70ml预注,对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用药前和用药后45min内对比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稳定,效果明显,尤其在血压稳定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注能有效防止循环系统紊乱,对围麻醉期保护循环、稳定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后不同时段,缺血半影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及bFGF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规律。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组,后者再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5个亚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大脑中动脉,2h后断头取脑。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d、7d、14d、28d、42d断头取脑,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半影区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bFGF在皮层及海马部位的表达规律。结果 HE染色可见脑缺血3d时半影区有少量小胶质细胞出现,14d小胶质细胞增多达高峰,42d趋于稳定。脑缺血3d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开始表达bFGF,7d表达增强,14d达高峰,28d表达开始减弱,42d仍有一定表达,bFGF在海马的表达也有相同规律。结论 小胶质细胞的肥大和增生性变化以及bFGF的表达,不仅发生于脑缺血早期,晚期仍显示持续性变化,表明小胶质细胞活动以及bFGF的表达贯穿于脑缺血的整个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5.
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颈部旁侧手术入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后颈内动脉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流损伤模型。闭塞成功率94.1%,动物偏瘫症状评分在缺血2h再灌流3d后趋于稳定,病理改变以尾壳核损害最重。再灌流7d脑梗塞体积为97.8±9.4mm3,动物死亡率59.4%。缺血2h后再灌流先出现过渡灌注,而后呈持续性低灌注。本文模型勿需开颅,缺血效果可靠,对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α-MSH,用髓过氧化物酶(MPO)定量测定法评价脑缺血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表达情况,并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α-MSH能明显改善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α-MSH治疗组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表达明显下调,MPO含量减少,与脑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α-MSH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粘附分子(ICAM-1)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阐述了时相与阴阳的关系,阴阳昼夜的盛衰转换与经脉循行、气血流注密切相关;对传统流注说和任督为主的阴阳循环说进行了分析,认为子午流注阴阳盛衰转换在妇科学中有重要意义,子午流注所指出的4个较重要的时期与月经周期中的4期(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相关。重视研究日相阴阳太极钟的变化,将能更加深入地认识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变化,从而推动中医妇科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8.
报道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70例,以卡慢舒、酮替芬及穴位封注,有效率为87.1%。  相似文献   
59.
48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1小时、2小时、3小时组和缺血3小时再灌流3小时组。参照近年国外文献,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后,颈内动脉插入4─0尼龙线,制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发现缺血2小时组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3小时和再灌流3小时组产生便塞灶,以闭塞侧尾状核受损最为严重,小脑、脑干和闭塞对侧半球不受累。对手术入路和穿线处理上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60.
脑外伤后综合征系指脑部受伤后各种主观的不适症状,持续至三个月以上,又找不到相应的器质性体征。常规治疗往往疗程长,收效慢,费用高,且疗效欠佳。近10年来我们采用谁管内高压注氧的方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67M,收到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2例,文15例。年龄在15~60岁之间。67例患者均具备以下条件:①头部受伤后各种主观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②具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和全身乏力等症状;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和检验均正常。1.2注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