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对14例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性的无症状血尿患儿,测定24小时尿钙定量,发现8例为高钙尿症。5例以双氢克尿噻治疗1~12周,3例血尿消失,2例减轻。提示对无症状血尿宜常规测尿钙以除外高钙尿症所致血尿,同时可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本文还对高钙尿症诊断标准及其血尿发生机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首发锥体外系症状的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PHP)国内少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16岁.因"头部和肢体不自主运动7年、加重伴双下肢僵直9个月"于2009年3月1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开始出现头部不自主摇动及四肢不自主运动,有时伴四肢抽动,约数分钟至十多分钟出现1次,幅度不大,上课时多见,行走时也有发生,吃饭睡眠时消失.  相似文献   
23.
佘萍莉  刘丹  樊启红  王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28-3529
目的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血钙、尿钙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36例(57.14%),早产儿27例(42.86%)。均留取生后第1、2、3天静脉血标本进行血钙水平检测,留取生后第1、2、3天尿标本进行尿钙水平检测。结果 63例新生儿中,出生第1天发生低钙血症共32例,其中,足月儿13例(36.11%),早产儿19例(70.37%),足月儿与早产儿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月儿与早产儿出生后第1、2、3天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与早产儿出生后第1、2、3天尿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前3d血钙与尿钙水平呈正相关(r=0.891,P<0.01)。结论早产儿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血钙偏低,但机体代偿性逐步减少尿钙排泄以维持更接近正常的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连续服用活性维生素D 6个月与不定期服用该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测24 h尿钙定量并比较.方法 47例骨质疏松患者连续服用维生素D 6个月为治疗组,37例间断服用活性维生素D 6个月为对照组.美国R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美国强生VIPROS 250仪器干化学法测24 h尿钙定量;德国罗氏MODULAR PPISE 900仪器酶速率法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肾功能正常的骨质疏松患者,生理剂量内活性维生素D连续服用6个月,对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哺乳对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未哺乳衰乳不同时间的60例产后妇女,于产后3天及3、6、12个月,测量腰椎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尿钙排泄率。结果 哺乳导致腰椎骨密度降低(P〈0.01),并与哺乳时间有关。碱性磷酸酶在孕晚期增高(P〈0.01),血钙尿钙排泄率无变化。结论 哺乳排钙增加时主要运用了骨钙,而维持了血钙稳定。指导哺乳妇女掌握合理的哺乳时间和合理补钙,以减少骨丢失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of Fok Ⅰ [the vitamin D receptor (VDR) start codon] and urinary calcium level.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ok Ⅰ ploymorphism in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SO patients with (urinary stone group) and another 50 without urinary stones (control group).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ies of Fok Ⅰ alle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24-h urinary calcium level was measured by routine urinalysis.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genotypes (urinary stone group vs controls) was 28% (14/50) vs 34% (17/50) for FF, 52% (26/50) vs 56% (28/50) for Ff, 20% (10/50) vs 10% (5/50) for ff, with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s for FF and ff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frequency of F allele was 54% (54/100) in urinary stone group vs 62% (62/100) in the controls (P>0.05) , and 46% (46/100) in urinary stone group vs 38% (38/100) in the controls, respectively (P<0.05). Level of 24-h urinary calcium level among FF, Ff and ff genetype- bearing subjects in urinary stone group was respectively (0.030±0.008) mmol/kg, (0.037±0.009) mmol/kg and (0.081±0.013) mmol/kg while (0.028±0.006) mmol/kg, (0.036±0.002) mmol/kg and (0.043±0.003) mmol/kg in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ff genotype-bearing subjects (P<0.05) but not among FF or Ff genotype-bearing ones (P>0.05) of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polymorphism of VDR start codon Fok I may be associared with increase of urinary calcium level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stones.  相似文献   
27.
妊娠各期尿钙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比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907例次孕各例正常孕妇空腹晨尿钙(Ca),羟脯氨酸(Hyp),肌酐(Cr),并计算各孕周,各孕月,各孕期之Ca/Cr,Hyp/Cr之平均值,结果为Ca/Cr值自早孕以后逐渐增加,高峰为孕8月,然后逐渐下降至孕41周与对照组相近,Hyp/Cr值由早期之后逐渐上升,直至孕10月为高峰,41周略有下降,提示妊娠期随胎儿成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从母体摄钙增加的程度不同,孕中晚期摄钙最多,母体骨钙释出量最大  相似文献   
28.
约 40 %的肾结石病人有特发性高尿钙 ,有时与肾结石家族史有关。对于这些家族中高尿钙的病人结石形成的频率和危险性仍知之甚少。因此 ,对 33个家族中 2 1 6例高尿钙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高尿钙患者主诉肾结石的发生率为 46%( 61 /1 32 ) ,而正常尿钙者为 1 1 %( 7/63,P <0 .0 0 0 1 )。在多因素分析中 ,年龄、尿钙排出量、尿酸排出量是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结石的危险性随着尿钙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认为 ,家族性高尿钙病人在尿钙和结石病之间存在一种显著的剂量相关关系。与结石形成有关的其他因素包括高尿酸排泄 (这说明可能有较高的饮食摄入 )和年龄 (这说明可能病人对高尿钙和高尿酸暴露的时间长短 )。  相似文献   
29.
我院从 1 990年以来开展了改良尿钙定性试验之临床检验项目 ,凡疑有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钙血症或高钙血症以及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后疗效观察 ,均可留尿做此试验。同时测血钙浓度 ,以观察同一患儿体内血钙浓度与尿钙定性结果的关系。随机抽查了 1 0 7例患儿 ,99例改良尿钙定性试验结果与血钙浓度测定结果相近 ,占 92 .5 2%,说明尿钙定性试验可以反映血钙含量的水平 ,对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
母乳钙及新生儿尿钙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母乳是婴儿的理想食物,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母乳中钙的含量变化较大。对我院母婴同室的100例产妇初乳乳钙及22例新生儿尿钙检测表明,乳钙200-436ml/L,平均值为302mg/L,〈300mg/L者49例,发生率49%;妊高征、贫血、胆汁郁积症与正常组乳钙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