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今越来越多。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常常是"一知半解",许多患者由于受错误观念的误导走了许多弯路。下面,笔者就最常见的骨质疏松认识误区逐一加以点评,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误区一:"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尽相同。骨  相似文献   
12.
笔者报道1例以酮症酸中毒起病,治疗过程中出现顽固性低血钾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尿钾、低尿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升高和代谢性碱中毒等特点,并最终经基因检测发现1个新的突变c.635G>T(p.G212V),从而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该病例提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常规治疗无法纠正的低钾血症,同时合并低血镁、低尿钙、低血氯的患者需考虑合并Gitelman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用随意尿中蛋白质与肌酐的比值来估算24小时尿蛋白含量国内有许多报道[1,2],而随意尿中钙、磷/肌牙比值与24小时尿钙、磷的关系,国内尚无报道。我们步考文献[3]对50例受试者随意尿中钙/肌酐、磷/肌酐与24小时尿、磷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24小时尿钙、磷估计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随意尿中钙、磷与肌酐比值来估算24小时尿钙、磷给临床了解24小时尿钙、磷排泄量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方法。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50例受试者:正常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男12冽,女8例,年龄5~58岁。患者组;急性肾炎5例,慢性…  相似文献   
14.
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的生化特点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本模型有以下生化特征;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浆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全尿钙、全尿羟脯氨酸和肌酐含量增高。提示血浆酸性磷酸酶活力可以作为此模型动物骨吸收的特异指标,血清骨钙素水平可用于评价骨转换率。用总尿钙和总尿羟脯氨酸指标评价骨量丢失,其敏感性高于尿钙/肌酐、羟脯氨酸/肌酐。  相似文献   
1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骨量及钙磷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46例NIDDM病人(男25例,女21例,年龄51.5&;#177;7.5岁)和16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测定了BMC、BMD.血清钙、磷、AKP、血糖、FRM和胰岛素,尿中钙、肌酐和Hyp。结果显示NIDDM患者不论男、女的BMC、BM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钙、磷正常,提示NIDDM的骨量降低可能不伴有骨软化,而以骨质疏松为特点。NIDDM组的Uca/Ucr明显升高(0.23&;#177;0.21比0.14&;#177;0.08,P&;lt;0.05),并且与血糖和血清果糖胺浓度呈正相关r=0.32和0.41,P&;lt;0.05),提示NIDDM出现骨量降低与高尿钙有关,而且高血糖引起高尿糖状态所致渗透性利尿很可能是高尿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将减少尿中钙、磷的丢失并预防NID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本研究还发现NIDDM患者BMD与FBG无关(r=0.19,P&;gt;0.05),与FRM呈负相关(r=0.26,P&;lt;0.05),与INS呈正相关(r=0.29,P&;lt;0.05),提示残余的INS分泌量和代谢控制的质量是影响NIDDM患者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本研究认为良好的糖尿病控制,特别是子以适量胰岛素,对NIDDM患者骨质疏松确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王俊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16-2217
2004年3月24日~2005年12月28日,我们对榆次城区8月~3岁949名儿童进行了尿钙锌检测,以此掌握我区儿童微量元素钙和锌在体内分布情况,及时监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66年,Gitelman等[1]首次报道了3例22~47岁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类似Bartter综合征(BS),但同时伴有低血镁、低尿钙.随后,存在这一系列异常的患者被称为Gitelman综合征(GS).  相似文献   
18.
检测24h尿蛋白和尿钙在先兆子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4h尿蛋白和尿钙排泄量在先兆子痫临床预诊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孕20~28周健康孕妇200例,收集24h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和尿钙排泄量。追踪患者至产科结局,按是否发生先兆子痫分为两组。ROC曲线评价24h尿蛋白排泄量和尿钙排泄量诊断先兆子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9例孕妇发展为先兆子痫,其中6例为重度,13例为轻度。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先兆子痫组患者尿钙排泄量显著减少(167.7±73.1mgvs.280±52.9mg),尿蛋白排泄量显著增加(354.2±43.9mgvs.300.6±32.6mg)。结论孕20~28周时尿钙排泄减少,尿蛋白排泄增加是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24h尿钙和尿蛋白可以用来作为先兆子痫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马敬仓 《职业与健康》1999,15(10):36-36
钙对骨形成、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比较容易缺乏的无机元素。为了解本地城镇儿童的钙摄入营养状况,对部分幼儿园、小学的儿童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3~12岁儿童347人,取当天晨尿检测尿钙含量。检测试剂系南京康得医学生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尿钙/乳钙试剂盒,按说明用化学滴定法检测,以尿钙值≥160mg/L为正常值。2 结果2.1 儿童低钙率 347名儿童中,低钙226人,低钙率65.13%。  相似文献   
20.
宋秀华 《现代康复》1998,2(7):690-690
为加强小学生营养缺乏病的防治,为预防钙缺乏所致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97年8~9月对四方区8所小学7316名学生尿钙含量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