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8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64篇 |
内科学 | 189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362篇 |
综合类 | 735篇 |
预防医学 | 310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7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96篇 |
肿瘤学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288篇 |
2021年 | 344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185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马俊玲;尹梅;王子颖慧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2):248-251
欧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医养照护师管理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已形成较完善的医养照护师管理制度。中国医养照护师管理研究相对滞后,欧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医养照护师管理制度对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检索欧洲和亚洲老年护理人员管理、分级、培训、资质取得的文献、政策、制度、规范、网站等基础上,介绍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在医养照护师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从细化医养照护师分级制度、规范医养照护师的资格取得、进行积极的在职培训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2.
153.
从中美两国姑息治疗发展状况入手,对比中美发展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民众接受程度、志愿者服务体系与病情告知方式,并在互异的比较中探究对我国姑息治疗值得借鉴的启示:建立初级姑息治疗服务,将姑息治疗作为独立的学科;出台姑息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对姑息治疗进行推广宣传,加强死亡教育;完善姑息治疗志愿者服务制度,建立志愿者岗前培训;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病情方式的告知;建立医养结合模式的姑息治疗病房。 相似文献
154.
从福利文化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目前照护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解释多元照护模式的伦理价值:多元照护模式的发展有利于化解人际关系困境,加强社区互动;有利于化解家庭关系困境,发扬尊老敬老传统;有利于强化制度伦理,凸显社会关怀。最后对发展多元化的照护模式提出三条可行建议:发扬传统孝文化,培养新时期的养老观念;发展医养结合的福利事业,加强家庭、社区与照护机构的联动;提升照护机构服务质量,加强照护人员伦理担当。 相似文献
155.
为了解决老年人健康照护的问题,世界各国都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多有意义有成效的养老照护模式包括保障体系。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对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照护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完善老年护理发展的保障制度、促进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共赢和建立专业化的老年护理培训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6.
秦静;周亚霖;朱书平;董宇;殷延玲;罗盛;李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9):1202-1204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对养老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从我国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儒家的\"仁\"\"礼\"\"信\"\"和\"\"中庸\"\"民惟邦本\"等思想提出了我国发展长期照护的几点建议:建立人本化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培育道德自律、人格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倡导积极老龄化观念,提高养老照护服务供给力;打造智能化养老社区,开拓智能化养老新方向;以\"信\"为本,和合大同,构建老年友好环境,使老龄人有尊严、幸福生活有保障。 相似文献
157.
在介绍姑息照护人员组成架构与各成员职责分配,以及姑息照护对喉癌患者入院期间的生命质量照顾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从发热、疼痛、喉部伤口及皮肤、下呼吸道感染、语言障碍、睡眠/觉醒障碍等喉癌患者住院期的症状进行评估并给予对应治疗方式,用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他们的痛苦进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而对于进入生命终末期的患者,姑息照护的角色主要是临终关怀。同时,阐述了姑息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主要从心理社会评估、情绪评估及管理、社会系统评估及支持、临终教育评估及关怀、姑息照护临终关怀等方面进行,并介绍了姑息照护的伦理基础与认知。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临终前6个月内治疗手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46例生存期≥6个月的原发性肺癌死亡病例,根据治疗手段将使用抗肿瘤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和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抗肿瘤组,单纯中医治疗患者设为单纯中医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对患者终末期生活质量(输血率、止痛药、茶碱使用率、吸氧等)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46例患者中单纯中医组113例,抗肿瘤组133例。相比于抗肿瘤组,单纯使用中医治疗手段的输血率、升血针使用率、止痛药使用率、茶碱使用率、激素使用率、积液产生率、镇静药使用天数、止血药使用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抗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会增加肿瘤患者终末期支持手段的使用,而单纯中医药治疗患者终末期支持治疗的药物较少。结论单纯中医治疗能明显缓解肺癌患者临终前症状,提高患者终末期生活质量,可作为患者终末期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构建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政策参考。方法:根据需求导向、优质均衡、共建共享、科学可操作等原则,综合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构建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以宁波市2015—2021年长期照护发展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以发展资源与保障指数、发展公平与效率指数、发展效果与效益指数为一级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的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在2015—2021年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个别指标表现为非均衡性分布,基本符合实际状况。结论:长期照护高质量发展指数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量化监管评价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0.
梗阻性黄疸是由胆管阻塞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病症。目前可通过内引流或外引流完成术前减黄或姑息性减黄治疗,其中内引流主要包括胆管支架置入和建立胆囊与消化道内瘘,外引流主要包括胆囊穿刺引流、胆管穿刺引流、鼻胆管引流。本文对梗阻性黄疸减黄术式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