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158篇
药学   129篇
  4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3—2013-06诊治的62例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资料,采用单切口单钢板固定28例,采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34例。结果 62例术后随访7~96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64~91分,平均81分;其中优38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95.2%。单切口单钢板组HSS评分(77.99±7.03)分,单切口双钢板组HSS评分(83.82±5.7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P=0.01)。结论对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后侧柱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术后积极正确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且双钢板固定优于单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4(90~230)mL,住院时间平均8.5(7~10)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7~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7(4~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等级:优1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有效的保护断端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髁粉碎骨折的手术入路及操作技巧,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髁粉碎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1 ~53岁,平均36岁;左侧3例,右侧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跌落伤2例.1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胫骨内外侧平台骨折.所有病例采取膝关节后侧切口、后内/外侧联合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8 ~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经膝关节后侧切口、后内/外侧联合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粉碎骨折手术直观、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无骨折再塌陷等临床并发症发生,获得优良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采用取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6~48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简便有效、安全,该入路是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在不同体位下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第二产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McRobert体位进行徒手旋转,即将产妇的髋部屈曲,使大腿充分压向腹部有宫缩时进行胎头旋转;对照组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徒手旋转.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及阴道自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侧穿支皮瓣修复腕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5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后侧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215;8 cm~6 cm×215;12 cm,穿支皮瓣大小为3 cm×215;8 cm~8 cm×215;16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本组5例股后侧穿支皮瓣均成活,受区及供区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游离股后侧穿支皮瓣切取简便,供区隐蔽,质地优良,是修复腕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前侧联合后侧入路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侧联合后侧入路对17例累及后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测量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均获随访13~28个月,平均19.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7周。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25.3±3.1)分。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8.
随着对肘关节的认识逐步深入,肘关节外科技术迅速发展,也更需术者熟悉较多的肘关节手术入路[1]。选择肘关节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为便于术中切口延伸、充分暴露术野、尽可能保护神经等解剖结构、利用肌间隙或神经界面、充分止血及保护软组织等。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肘关节手术入路可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等[2]。肘关节外侧入路及内侧入路易损伤皮神经末梢,导致术后  相似文献   
8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9):1740-1746
[目的]探求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与术后脊柱侧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行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患者4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为后路椎间盘摘除+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植骨融合术;B组为A组术式+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在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情况、术后侧弯发生率、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等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侧弯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结果]A组发生轻度术后侧弯2例,发生率8.33%;B组无术后侧弯。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术后侧弯发生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隙的高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和对侧的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在术前和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固定侧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在术前和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单侧固定术会产生轻度术后侧弯,发生率8.33%。行对侧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组术后Cobb角变化较小。术后脊柱结构不对称和固定侧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高度变化是术后侧弯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髋关节后侧入路加骨水泥填塞后内侧支撑植骨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 数据库、Ei数据库1960-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cement,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994-01/2009-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转子间骨折,髋内翻,髋关节后侧入路,主钉孔植入骨水泥”,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有关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研究,骨水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基础与临床实验。 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都为外侧或前侧入路行动力髋钢板系统、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常规内固定。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具有较强的抗旋转功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但螺钉松动、拔出和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骨水泥强化松质骨钉道后,骨水泥强化不仅增加螺钉把持力,有利于尾钉加压;同时也扩大了骨-钉接触界面,应力被分散传递至更大的钉-骨界面区域,明显提高动力髋螺钉固定的抗弯曲和抗扭转强度,整体提高骨折稳定性。骨水泥的强化机制在于通过充填于骨小梁闯隙与周围松质骨微观交锁,形成松质骨-骨水泥-螺钉的整体结构。 结论:使用骨水泥填塞动力髋螺钉,可明显增强动力髋螺钉固定的抗弯曲和抗扭转强度,整体提高骨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