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6篇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紫草油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大便失禁后肛周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肛周皮肤损伤患者分为A、B、C、D组,各10例。A组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B组采用TDP治疗,C组采用紫草油治疗,D组采用紫草油联合TDP治疗。结果 A组患者显效率明显低于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D三组显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A组残余皮肤损伤面积[(63.1±12.7)cm2]分别与B、C、D组[(35.1±4.7)、(46.1±18.0)、(28.9±9.2)c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残余皮肤损伤面积分别与C、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间残余皮肤损伤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时间[(9.5±1.4)d]长于B组[(8.3±1.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时间长于C、D组[(6.7±0.7)、(4.4±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C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DP能促进大便失禁后肛周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紫草油联合TDP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型大便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危重大便失禁伴腹泻的6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使用新型大便引流装置,对照组常规使用一次性成人护理垫,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情况,患者每日平均消耗的护理用品费用和时间。结果试验组肛周皮肤破损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40.6%(P<0.05),皮肤反应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消耗护理物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新型大便引流装置能有效减少肛周皮肤破损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大便失禁及排便障碍等肛直肠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纯依靠症状的诊断准确率不高,熟练应用肛门直肠功能检测显得较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各检测方法的认识和应用尚不统一,国际肛直肠生理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anorectal physiology working group,IAPWG)分别于2018和2019年颁布了《肛门直肠功能评估进展》共识意见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检测方案和伦敦分型》(简称《伦敦共识》),旨在提供各肛直肠检测方法的适应证、操作流程、临床应用、优势及局限性,并在客观检查的基础上对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进行了分型。IAPWG提出,肛门直肠测压主要用于评估肛门运动功能,肛内超声适用于评估肛门结构,肛直肠感觉运动检测包括球囊扩张试验等,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则为常见的两项排便试验。单项检测尚不能完全明确大便失禁或排便障碍的原因,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感觉及运动功能。患者的异常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肛门张力和收缩力降低、直肠低敏感和高敏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伦敦分型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异常;②肛门张力及收缩力异常;③肛门直肠协调障碍;④直肠感觉异常。《伦敦共识》可以为肛门直肠功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和结果阐释提供依据,有助于检测流程的标准化和检测结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宋玉磊  林征  林琳 《胃肠病学》2012,17(2):79-82
大便失禁(FI)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以排便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肠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随着对FI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诊治亦出现了新的进展。本文即从临床角度出发,参考近期国际上的FI诊治指南或共识意见,就本病的临床诊治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 jury,SCI)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目前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但国内对此尚未普遍开展.中医理论在SCI及SCI后出现的排便异常尚未作相关总结.现有研究中医药对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已经成熟,其有效性获得国内外普遍承认,并较药物更易接受.为SCI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打下基础.但目前国内对SCI后排便异常缺乏专业认识、项目资助和人员管理,临床研究欠规范,中医理论有待完善.现主要针对SCI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出现的排便异常,在中医病名、病机、主要方法、有效性、优势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7月19日我院ICU收治了一例骶尾部并双臀部Ⅳ期压疮伴大便失禁的患者,对于压疮创面采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敷料换药,大便用造口袋收集,起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长期卧床致臀部反复溃烂1年余,加重1周余,于2013年7月入院,7月19日因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循环不稳定转入ICU。臀部左侧9 cm×7 cm×4 cmⅣ期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和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大便失禁(FFIC)患者肛门直肠测压、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9例符合FFIC罗马Ⅲ标准的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比较治疗后测压结果,并应用疗效评估、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直肠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和直肠排便最大耐受量明显增加,直肠排便初始感觉域值、初始排便冲动容量下降,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的8个维度(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的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亦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不仅能有效改善大便失禁患者的肛门直肠条件及临床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大便失禁皮肤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间在我院ICU住院大便失禁重症患者56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两种不同的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未发生失禁性皮炎率为96.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数据结果差异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大便失禁皮肤干预的护理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可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评估意义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的1999-01/2005-02的关于直肠肛门测压、功能性大便失禁和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norectummanometry,functionalincontinence,biofeedback”,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回顾性研究。③循证医学。排除标准:非随机对照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篇关于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直肠肛门测压和46篇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重复试验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直肠肛门测压:总结了直肠肛门测压方法、测压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顺应性)的生理意义和在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意义。②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生物反馈治疗:循证医学证明生物反馈作为同药物的附加治疗手段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有效的。有作者批判性的分析了大多数的临床试验认为预后指标的选择缺乏生理学依据,缺乏统一判定疗效的指标。结论:直肠肛门测压在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生物反馈作为同药物的附加治疗手段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女,79岁,因发作性胸闷15天,晕厥发作2h于1999年9月30日入院。患入院前15天活动后出现阵发性胸骨后闷痛及剑突下饱胀感,持续1~3min,向后背部放散,伴气促、冷汗,测定血清CK-MB35 IU/L,心电图胸导联T波普遍深度倒置,7天前行胃肠钡餐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常规治疗后症状缓解,2天前出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患入院前2h突然晕厥,持续15min左右,伴大便失禁,黑色水样便。无抽搐及口吐白沫,清醒后有持续性胸闷而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