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作用,分析养胃抗瘤冲剂对其侵袭作用的影响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1-05/2001-10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日本健康雌性大耳白兔2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养胃抗瘤冲剂组及拆方(益气方、活血方、解毒方、益气活血方、益气解毒方)组、空白血清组,制备含药血清。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建立人肿瘤细胞系体外侵袭模型,动态观察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作用以及中药复方养胃抗瘤冲剂(由生黄芪、人参、白花蛇舌草、草河车、三七、苏木等组成,每克含生药3.22g,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制剂室提供)及拆方的含药血清、化疗药顺氯氨铂对胃癌细胞系侵袭作用的影响,侵袭抑制率(%):(对照组侵袭细胞数-给药组侵袭细胞数)/对照组侵袭细胞数&;#215;100%,凡抑制率达30%以上,认为有抗侵袭作用。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方法检测侵袭转移相关黏附蛋白CD9,CD31,CD36,CD42a,CD44,CD49d,CD62p,CD41,凝血酶敏感蛋白及CD63的表达。结果:④各组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侵袭作用的抑制率比较:养胃抗瘤冲剂组、益气组、解毒组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空白血清组(55.14%.32.43%,36.59%,0,P〈0.05)。益气解毒、益气活血组作用优于单纯解毒、益气、活血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4.86%,41.23%,P〉0.05)。人胃癌细胞MGC-803与BGC-823比较,侵袭作用MGC-803强于BGC-823(空白血清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0.75&;#177;4.57,56.35&;#177;3.25),养胃抗瘤冲剂及拆方对MGC-803的抑制作用强于BGC-82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各组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侵袭转移相关黏附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养胃抗瘤冲剂组肿瘤转移黏附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血清组(药物作用24h:3.30%,3.10%;24.97%,11.50%;48h:0.93%,3.56%;5.78%,10.41%),抑制肿瘤转移的黏附蛋白如CD9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血清组(药物作用24h:90.49%,86.23%;48h:94.81%,77.69%)。单纯的活血药在给药早期(24h)则可以促进CD63的表达(33.12%),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48h)则降低CD9表达(30.22%);益气活血组则可纠正活血药的这种作用(24hCD63:3.55%;48hCD9:82.92%)。结论: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对重组基底膜均具有侵袭作用,MGC-803的侵袭作用强于BGC-823。养胃抗瘤冲剂及拆方对MGC-803的抗侵袭作用优于BGC-823。养胃抗瘤冲剂抗人胃癌细胞侵袭作用的可能作用途径在于可降低部分促进肿瘤转移的黏附蛋白如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对抑制肿瘤转移的黏附蛋白如CD9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异种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研究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方法 经曲通(Triton)X-100、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后,将其包埋于SD大鼠皮下,于术后1、2、4、6、8、12、16、20和30周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制备的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去细胞成分,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大体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原始形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模糊.组织学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1周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以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逐渐增多,真皮胶原排列逐渐规则、致密。结论 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可在体内作为支架长期存在,并可诱导自身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有序长入。  相似文献   
43.
基底膜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雷  杨俊  秦建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2-1924
基底膜是沉积形成在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的一层有序致密排列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髓鞘崩解溃变,其碎片被大量聚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基底膜结构仍保持完整,且其内的雪旺氏细胞由静息转为活跃的分裂增值状态,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基底膜的成分结构、沉积、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再生轴突的作用、与非神经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图从基底膜这方面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44.
舌淀粉样变是一种不可溶性淀粉样蛋白质在舌组织细胞间,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异常沉积而引起的舌组织结构破坏及舌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该病病闪不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被临床医师误诊或漏诊。本文对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1例舌淀粉样变和闰内文献报道的7例舌淀粉样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识别不同靶抗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重组人a1、a2、a3、a4和a5(IV)NC1为固相抗原,测定97例抗GBM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靶抗原,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69例患者血清进一步应用以正常人肾组织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位置。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M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暴露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均识别a3(IV)NC1,56.7%患者同时识别a1(IV)NC1,43.3%患者识别a2(IV)NC1,53.6%患者识别a4(IV)NC1,85.6%患者识别a5(IV)NC1。抗a3(IV)NC1抗体的水平是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水平(r=0.308,P=0.003)以及肾脏病理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r=0.492,P0.05)的独立决定因素。识别a5(IV)NC1的患者血清对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的识别率较高(67.3%比30.0%,P=0.026),且抗a5(IV)NC1抗体的水平与细胞性新月体的比例呈正相关(P=0.013)。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的患者,对a1(IV)NC1(7.3%比26.2%,P=0.011)和a4(IV)NC1(7.7%比24.4%,P=0.023)的识别率较低。结论抗GBM抗体的主要靶抗原位于a3(IV)NC1,其抗体的水平是肾脏损害程度的决定因素。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可能与a5(IV)NC1相关,其抗体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ANCA阳性的患者,其抗体识别的靶抗原较少。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DFPP治疗的I型肾小球肾炎男性患者8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GBM抗体浓度、白蛋白、Ig G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治疗后GBM抗体浓度呈线性下降,下降斜率(-20.3±1.1)RU/ml/次。FIB下降平均值(49.2±7.9)%,而Ig G水平下降程度可以用指数形式表示。结论采用双重血浆置换清除可以同时有效清除Ig G和GBM抗体,还可清除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低氧状态下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C组)、低氧状态下对照组(D组)。各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培养24、48、72、96h。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方法(CCK-8法)和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泌BMP-2的变化。结果培养24、48h,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51~18.04,P〈0.05);培养72h,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96h内,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分泌BMP-2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6.61~30.50,P〈0.05)。结论在成骨细胞增殖早期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影响,并对成骨细胞分泌BMP-2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基底膜是沉积形成在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的一层有序致密排列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髓鞘崩解溃变,其碎片被大量聚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基底膜结构仍保持完整,且其内的雪旺氏细胞由静息转为活跃的分裂增值状态,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基底膜的成分结构、沉积、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再生轴突的作用、与非神经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图从基底膜这方面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背景:到目前为止,堆底膜蛋白多糖仡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刚尚少见报道。目的:观察基底膜篮自多糟对胎鼠颅骨成骨细胞合成分泌转化生长洲β1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SD胎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法攀定细胞后,随即分对照组、基底膜蛋白多糖阻断组,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基底膜蛋白多糖埘成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培底膜蛋白多糖阻断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降低,麓异何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基底膜蛋白多精抗体能消除其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合成转化生长因了β1的作用,使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50.
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通常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以及胞外基质增生,导致肾小球的高滤过和蛋白尿;直至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蛋白尿,继之出现l临床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不全,终末期肾衰(ESRD)是DN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现代医学在防治上除强调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治疗外,尚无特效措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自拟补脾益气升阳方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