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1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8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121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46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56篇 |
综合类 | 250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5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9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共焦显微镜观察低、中度近视LASIK及LASEK27例(54眼),术前、术后1、3、6月的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并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值)。结果LASIK(12例,24眼)与LASEK(15例,30眼)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形态学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BUT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hirmer I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未显示形态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基底膜蛋白质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底膜主要由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组成,Ⅳ型胶原(Collagen Ⅳ,CIV)是基底膜的核心胶原成分,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二者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是基底膜主要的组成蛋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底膜蛋白与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IV和LN与DM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 CIV及LN的分子结构特点 CIV和LN是细胞外间质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基底膜主要由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组成,胶原的类型众多,目前发现10多种类型的胶原…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5,22(4):30-31
20052492 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基底膜蛋白的研究,20052493 长丝状疣样表现的假性湿疣1例,20052494 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2例,20052495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分析,20052496 酸甘化阴法治疗产后复发性口疮68例。 相似文献
104.
层粘连蛋白-5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皮基底膜是由细胞外基质分子组成的复合网架 ,这些分子具有调节组织完整性及体内平衡作用 ,并控制组织修复及肿瘤形成的形态学的发生。层粘连蛋白家族 (LN)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细胞外基质 (ECM)的糖蛋白 ,它们在基底膜的构建及细胞黏附、生长、迁移和分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 。而层粘连蛋白 5 (laminin 5 ,LN 5 )在促进基层表皮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的黏附中 ,比其他LN作用更有效。近年来 ,许多国外学者对LN 5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 ,并在皮肤的修复与移植、肿瘤的发生与迁徙作用及与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JEB)研究… 相似文献
105.
106.
色素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 ,其细胞巢有完整的基底膜包绕 ,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复发或恶变。有人证实无论哪种类型色素痣 ,其痣细胞巢仍位于表皮内 ,并没有真正突入真皮 ,认为色素痣是一种表皮内病变 ,其基底膜的完整性与色素痣的恶变相关[1] 。后来的学者却没能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近年来 ,人们对基底膜在色素痣中的分布以及在色素痣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较多。现就基底膜的结构和功能、来源及其在色素痣中的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一、基底膜结构及其功能在正常皮肤中基底膜存在于真皮与表皮交界区、血管以及皮肤附属器结构中。光镜… 相似文献
107.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鼠被动型Heymann肾炎中的表达及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被动型Heymann肾炎(PHN)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含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微绒毛膜(BBM)的抗血清复制大鼠PHN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诸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了金属蛋白酶-9(MMP-9)及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1成功复制了PHN模型;2MMP-9在注射抗血清后7天表达明显增高,以21天时为著,升高的MMP-9与蛋白尿的产生呈线性正相关(r=0.98,P〈0.05); 相似文献
108.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决定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相关疾病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确诊的 10 5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中 ,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完全缓解 ( 5例 )、部分缓解 ( 10例 )和治疗无效 ( 5 4例 )的患者进行比较 ,确定决定预后的因素。结果 决定肾脏预后的因素为 :1.确诊时Scr >60 0 μmol/L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2 .出现少尿或无尿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3 .肾小球中新月体所占比例 >85 %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4.以肺出血为首发表现者 ,预后较好 ,以肾脏受累为首发表现者 ,预后差(P <0 .0 5 ) ;5 .对于确诊时Scr <60 0 μmol/L或以肺脏受累为首发表现的患者 ,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P <0 .0 5 )。结论 及时检测血清抗GBM抗体 ,早诊断 ,早治疗 ,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治疗首选充分的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0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节外病变中,肾病变以及肺病变与预后高度相关,又是限制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的种类以及药量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RA病程中有1/4的病例出现某种尿异常,据报道与很多疾病有关。对于“RA也像SLE一样是否存在肾脏固有病变”尚有争议,有报告说IgA肾病及伴有IgM沉着的系膜细胞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就与其相当,但也有很多否定意见。病程长的RA病例中有些病例有原因不明的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小于250nm(正常350nm),多有血尿。 相似文献
110.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抗体相关疾病是指在循环或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最早是南Emest Goodpasture于1919年发现,他报道了1例18岁的患者表现为咯血、坏死及增生性肾炎,直到1967年抗GBM抗体方被识别。这类疾病的根本特征是组织基膜和血清内存在抗基膜抗体并伴有。肾、肺、中枢神经、眼底、皮肤及血液等系统性损伤。因此,统称这类疾病为抗GBM抗体疾病,其肾脏损伤为抗GBM肾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