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0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40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41篇
综合类   2917篇
预防医学   89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30篇
  3篇
中国医学   350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735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前尿道内尖锐湿疣误诊为慢性前列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 患者 ,郑某某 ,男 ,2 6岁 ,以排尿困难、尿痛、尿急伴下腹不适半月为主诉就诊于我部门诊。一周前在当地医院以慢性前列腺炎为诊断 ,口服前列康及先锋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 ,未见好转 ,近一周来排尿困难加剧。曾有冶游史 ,查体 :发现近尿道口 1厘米内 ,可见细“菜花状”物填塞尿道。诊为 :尖锐湿疣 ,经采用激光手术切除“菜花状”湿疣后 ,尿道通畅 ,排出大量淡黄色混蚀物和尿液 ,自觉下腹不适消失 ,经用青霉素、聚肌胞肌注等治疗二周后痊愈。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2 讨论 尖锐湿疣大都生长在冠状沟、尿道口、肛周、腋窝等处 ,生长…  相似文献   
82.
早泄病人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早泄男性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 方法 :对 10 6例早泄病人和 38例正常人前列腺按摩前后尿液标本及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显微镜和 /或细菌学检查 ,并评估 12 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早泄的发生率。 结果 :在早泄病人中发现 49例 (46 .2 %)有慢性前列腺炎 ,其中 34 .7%存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12 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 5 7例 (47.5 %)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泄。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症在某些早泄病人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在针对早泄治疗前进行前列腺仔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前列腺液中尿酸引起ⅢB前列腺炎8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 (EPS)中尿酸 (UA)与前列腺素E2 (PGE2 )浓度与慢性盆痛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UA引发ⅢB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国际慢性前列腺炎分类诊断标准诊断 ,将 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 ,即ⅢA组 39例 ;ⅢB组 4 5例 ;正常对照 (对照组 ) 13例。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CP SI)和检测EPS中白细胞数、pH值、UA和PGE2 浓度。结果 :①ⅢB组患者慢性盆痛症状评分 (CPSI P)高于ⅢA组 ,EPS中UA浓度高于ⅢA组和正常对照组 ,pH值低于ⅢA和正常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②ⅢB组和ⅢA组的PGE2 平均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是ⅢA组和Ⅲ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SI P与EPS中的UA ,PGE2 之间存在正相关 (P <0 .0 1)。结论 :ⅢB组患者EPS中高浓度的UA激活环氧化酶 ,使局部的PGE2 升高 ,从而引起慢性盆痛症状 ,其严重程度与EPS中的UA、PGE2 浓度呈正比。同时PGE2 又使UA更容易渗入EPS ,形成UA和PGE2 之间的恶性循环 ,使ⅢB前列腺炎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AP/CPPS) patients. Methods The 38 cases with CAP/CPPS patients (18 cases of CAP and 20 cases of CPPS) and 20 cases of healthy controls were selected.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40 kind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were detec-ted by antibody arrays in prostate fluid. Results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which increased more than 1.5 times expression have been found. There were seven kinds in CAP including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MCP)-1, solutio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Ⅱ(s TNF R Ⅱ),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etor-BB (PDGF-BB), interleukin (IL)-β, IL-11、IL-6、MCP-2 and five kinds in CPPS groups including MCP-1、PDGF-BB、MCP-2、s TNF R Ⅱ、It-1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 express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MCP-1)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 (PDGF-BB)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AP (3.47 and 2.07 times) and CPPS (2.25 and 2.19 time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were the final polymeriz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1 β (IL-1 β), MCP-1 and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Ⅱ (s TNF R Ⅱ) in CAP group was increased more than 1.85,1.55,1.67 times compared with CPPS group. Conclusions Elevated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CAP/CPPS disease. The extent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CAP was higher than CPPS.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MCP-1 and PDGF-BB could serve as a novel diagnostic marker.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保列治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0例,口服保列治5 mg,1次/d,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测定。结果 用药3个月后IPSS平均降低31.6%,最大尿流率平均升高38.3%,残余尿量平均减少38.6%。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18.1%。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平均减少39.8%。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50%。前列腺体积≥40 mL组及<40 mL组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分别为66.7%及31.6%,两者比较P<0.05。结论 保列治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对慢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均效果良好。对慢性前列腺炎伴前列腺体积较大者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86.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的关系 ,探讨前列腺液中CNS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4 2 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Meares Stamey四段取样法作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患者年龄 18~ 4 6岁 ,平均 31岁。病程 3~ 32个月 ,平均 6个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 CPSI)平均 2 3.2分。 结果  4 2 8例均行细菌培养 ,其中 2 4 8例 (5 7.94 % )分离出细菌。革兰阳性菌 195例 (78.6 3% ) ,其中葡萄球菌 16 0例 (6 4 .5 2 % ,16 0 / 2 4 8) ,CNS 89例 (35 .89% ,89/ 2 4 8) ;CNS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者 81例 (32 .6 6 % ) ,其次为腐生葡萄球菌 3例和溶血性葡萄球菌 2例 ;NIH CPSI积分与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相关。CNS对常用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耐药率较高 (5 1.9%~ 10 0 % )。 结论 CNS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应引起高度重视 ;适时监测前列腺液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前列腺液中致病菌的检出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勤 《河北医学》2003,9(1):90-90
为了解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前列腺液致病菌类型与抗生素敏感情况 ,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32 0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送检标本 32 0份均采自我院门诊前列腺炎患者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年龄 4 8岁。1.2 标本采集 :排尿后无菌操作按摩前列腺 ,将前列腺液收集于无菌试管中送检。1.3 培养基 :均为商品试剂及本科自制。经标准菌株试验合格后使用。药敏试纸由上海医化所提供。1.4 方法 :将前列腺液接种于血平板及伊红美蓝平板 ,35度孵育 ,2 4h观察结果 ,4 8h…  相似文献   
88.
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等泌尿外科疾病日益增加,过度以及不规范治疗也随之增多。日前,新华医院等沪上12家综合性大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共同呼吁,  相似文献   
89.
张学贤 《长寿》2007,(3):45-45
我今年76岁,1995年始患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其症状由尿频尿急、尿等待、排尿困难等,发展到尿潴留,深受此病的折磨,痛苦延续了近五年。通过中西医药的治疗及自我保健,自2000年起我的前列腺病症状渐次消失,不再发生尿潴留及排尿困难。现将我前几年与前列腺病抗争的经验介绍给老年朋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